细雨关山路,梅花识旧邻。
拥旄红额骑,抺杖白头民。
故国悲王粲,年光送李频。
摇瞻解鞍马,正是小阳春。
细雨关山路,梅花识旧邻。
拥旄红额骑,抺杖白头民。
故国悲王粲,年光送李频。
摇瞻解鞍马,正是小阳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细雨中的关山之旅,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忆起了旧邻梅花。"拥旄红额骑,抺杖白头民"一句生动地描绘出路人行色,其中“拥旄”指的是马匹被装饰的样子,“红额”则是指马儿在细雨中的湿润而呈现出的颜色;“抺杖”则是老年人的形象,"白头民"则显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沧桑感。诗人通过这两组对比鲜明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岁月静好却又不免悲凉的感觉。
接着,“故国悲王粲,年光送李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的怀念和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提到的“王粲”应指东汉末年的名将王粲,而“李频”则是唐代的书法家,通过他们的名字,诗人传递出了对过往英雄与文化盛世的怀旧之情。
最后,“摇瞻解鞍马,正是小阳春”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在细雨中缓慢前行,放松了缰绳,让马儿自由行走的景象,同时点出了时节,是那即将到来的初春。"摇瞻"形容的是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态,而“解鞍”则是指解开马鞍,让马休息的动作,整体上显出了一种宁静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细雨关山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对于往昔的怀旧情感和对初春到来的期待,展现了一个既有岁月沧桑感,又不失柔美意境的画面。
封生携客来,谒我蓬蒿里。
轩轩抗尘俗,不知谁氏子。
所主吾既贤,伊人亦云喜。
探怀出新图,一语烦举似。
蹇予不能文,三请意未已。
溪山有素期,入眼尽其美。
层云蔽重渊,万木夹两涘。
飞流泻绝壑,千丈垂幅纸。
馀霏散如雾,点滴乱纷委。
何物窍其傍,相传龙所止。
庙貌寄空山,何代为经始。
年深祭血乾,乱久谁复祀。
威灵昔所闻,对面隔千里。
诚通感必应,虽远犹在迩。
巍巍窟宅尊,安卧久不起。
何当洗甲兵,倒挽豳溪水。
《蒲城董公余素不识其何如人也一日袖横轴所谓龙窝图者同仲坚来过而以诗见谒余雅不能文诗尤非所长者加之老病日久纵不避拙恶亦安能为他人摧肝肾耶渠请益坚余重违封意且念其勤姑因所见以叙之云耳》【金·段成己】封生携客来,谒我蓬蒿里。轩轩抗尘俗,不知谁氏子。所主吾既贤,伊人亦云喜。探怀出新图,一语烦举似。蹇予不能文,三请意未已。溪山有素期,入眼尽其美。层云蔽重渊,万木夹两涘。飞流泻绝壑,千丈垂幅纸。馀霏散如雾,点滴乱纷委。何物窍其傍,相传龙所止。庙貌寄空山,何代为经始。年深祭血乾,乱久谁复祀。威灵昔所闻,对面隔千里。诚通感必应,虽远犹在迩。巍巍窟宅尊,安卧久不起。何当洗甲兵,倒挽豳溪水。
https://shici.929r.com/shici/euC7SvZGR.html
北方有黄鹄,饱义气勇烈。
天寒辞故巢,思欲近丹穴。
吁嗟翅翎短,云海路隔绝。
凤皇不相待,孤愤无由泄。
耻与鸱鸢群,朝夕肆饕餮。
一步两叫号,心摧口流血。
侧头向苍昊,永与羁雌决。
人皆尚鸱鸢,反谓黄鹄劣。
世无弃瓢翁,轩轾定谁说。
猿鹤与沙虫,泯泯同一辙。
悲来结中肠,欲辩再三咽。
写生政自爱徐熙,把卷摩挲眼欲迷。
曾记沉沉春雨后,一枝斜透粉墙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