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四壁。底用量江尺。
徒把乾坤分裂,谁与帝、扶民厄。几年樊圃缺。
耳风腔转笛。此日双蛾空蹙,依然也,暮山碧。
天无四壁。底用量江尺。
徒把乾坤分裂,谁与帝、扶民厄。几年樊圃缺。
耳风腔转笛。此日双蛾空蹙,依然也,暮山碧。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霜天晓角·和韩南涧采石蛾眉亭》。诗中蕴含了深远的哲理和独到的艺术风格。
"天无四壁。底用量江尺。"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宏观宇宙的思想,意在通过有限的“江尺”去衡量无边无际的自然界。这是一种诗人对宇宙之广阔与自我之渺小的深刻感悟。
"徒把乾坤分裂,谁与帝、扶民厄。"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无常和人类命运多舛的感慨。在这里,“把乾坤分裂”隐喻着天地间巨大的变革,而“扶民厄”则暗示了人民的困顿与社会的动荡。
"几年樊圃缺。耳风腔转笛。"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景,“樊圃缺”指的是围墙破损,象征着时间的侵蚀和事物的衰败。而“耳风腔转笛”则让人联想到音乐与自然之声相互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
"此日双蛾空蹙,依然也,暮山碧。"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双蛾”可能指的是某种小动物或是比喻之词,而“暮山碧”则让人想象到那宁静而又深远的山色。
整首诗通过对宇宙、时间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御宇十三年,历久知艰巨。
幅员既云广,岂无水旱处。
设存喜丰心,必有讳灾者。
每嘱守土臣,莫作文饰语。
帑粟常不惜,沟壑藉少补。
今岁天降恩,远近京坻睹。
偏祲只数州,已敕勤赒抚。
江浙春米贵,落半平其贾。
仓廪足河洛,鸿雁苏齐鲁。
金川方用兵,黔黎亦已苦。
更幸高下熟,转输差易取。
嗟嗟我臣工,屡丰尔莫诩。
馀三亦谩言,毋乃增其估。
教养固兼施,欲速讵其可。
永惟否泰机,益增乾惕所。
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天胡为而上浮,地胡为而下隤。
日月胡为西没而弗返,江河胡为东流而不回。
已去之日去如驶,未来之日来不已。
孔子大圣不能言,曰未知生焉知死。
李老君、梵释迦,二人亦皆卓卓绝伦者,到此空自生咨嗟。
不然何以徘徊双树之下示寂灭,弟子痛哭如失爷。
函关已过无还日,乃遁其辞曰死而不亡者寿以相誇。
大椿过八千,橛株无复全。朝槿依依,似较久延。
彭之死日,殇之生年。前不知后,后可缘前。
以此例彼,毕竟齐焉。
不愿为天灵兄弟各活一万八千岁,愿为火劫以后能知万古风流倜傥一日之高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