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宇十三年,历久知艰巨。
幅员既云广,岂无水旱处。
设存喜丰心,必有讳灾者。
每嘱守土臣,莫作文饰语。
帑粟常不惜,沟壑藉少补。
今岁天降恩,远近京坻睹。
偏祲只数州,已敕勤赒抚。
江浙春米贵,落半平其贾。
仓廪足河洛,鸿雁苏齐鲁。
金川方用兵,黔黎亦已苦。
更幸高下熟,转输差易取。
嗟嗟我臣工,屡丰尔莫诩。
馀三亦谩言,毋乃增其估。
教养固兼施,欲速讵其可。
永惟否泰机,益增乾惕所。
御宇十三年,历久知艰巨。
幅员既云广,岂无水旱处。
设存喜丰心,必有讳灾者。
每嘱守土臣,莫作文饰语。
帑粟常不惜,沟壑藉少补。
今岁天降恩,远近京坻睹。
偏祲只数州,已敕勤赒抚。
江浙春米贵,落半平其贾。
仓廪足河洛,鸿雁苏齐鲁。
金川方用兵,黔黎亦已苦。
更幸高下熟,转输差易取。
嗟嗟我臣工,屡丰尔莫诩。
馀三亦谩言,毋乃增其估。
教养固兼施,欲速讵其可。
永惟否泰机,益增乾惕所。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今秋各省告丰者多既慰以惧并示近臣》。诗中表达了对国家粮食丰收的欣慰之情,并提醒官员们要居安思危,不可因一时之丰而骄傲自满。同时,也强调了教化与养育并重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时,应采取灵活的应对措施。
诗中提到“御宇十三年”,表明这是乾隆在位第十三年的作品。他回顾了自己治理国家的历程,深知治国的艰难。接着,他指出国土广阔,难免会有自然灾害发生,因此在粮食丰收时,不能仅满足于表面的繁荣,而应警惕潜在的风险。
乾隆皇帝特别嘱咐地方官员,不要只报喜不报忧,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实际情况。他强调,国家财政应随时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饥荒。对于丰收的年份,他要求官员们不仅要庆祝,还要考虑到可能的灾情,做好救济工作。
针对具体的情况,乾隆皇帝指示对受灾较重的几州进行紧急援助,尤其是江浙地区的春米价格较高,他下令降低价格,以减轻民众负担。同时,他关注到全国粮仓充足,粮食供应稳定,这对于北方的河洛地区和山东、河南等地的人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乾隆并未止步于此。他注意到边疆地区如金川正在用兵,当地百姓已经承受了很大的苦难。尽管如此,他仍希望这些地区也能迎来丰收,这样粮食的转运就会相对容易。他对朝廷的臣工们提出警告,即使丰收也不能自满,应当持续努力,不可夸夸其谈,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开支。
最后,乾隆强调了教育与养育并重的重要性,认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急于求成。他深思国家的兴衰变化,时刻保持警醒,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帝王在面对国家大事时的智慧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