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生把卷读且指,李生把卷问奇字。
榻上坐著一老子,右手秉笔袒左臂。
春秋论语训传成未成,胸中有话颇欲告两生。
欲呼小白拉重耳,同讨犬戎尊帝京。
蚕妾不解事,两生未可语。
冬郎政儿痴,谁能复怜许。
翻经未了报归期,携书归来献玉墀。
胡沙满面无人识,回首两生斗南北。
宋生把卷读且指,李生把卷问奇字。
榻上坐著一老子,右手秉笔袒左臂。
春秋论语训传成未成,胸中有话颇欲告两生。
欲呼小白拉重耳,同讨犬戎尊帝京。
蚕妾不解事,两生未可语。
冬郎政儿痴,谁能复怜许。
翻经未了报归期,携书归来献玉墀。
胡沙满面无人识,回首两生斗南北。
此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室内研读古籍,手握笔墨,意欲与两位士人宋生、李生讨论经典中的奥义。然而,诗中所表现的不仅是学问的探索,更蕴含着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老者胸中有话却又欲言而止,因为面前的小白(可能是一位女子)并不理解其深意,而两位士人也未必能完全领会其用心。
诗中提到的“春秋论语训传成未成”,指的是对《春秋》、《论语》等经典的解读和学习,这些都是儒家经典,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根脉。老者似乎在思考这些古籍对于现世的指导意义,以及它们是否已经被人们遗忘或误解。
“冬郎政儿痴”一句,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士人对国家大事的处理方式感到困惑和失望。“谁能复怜许”则表达了老者对于当世缺乏真正理解古籍智慧的人才的哀叹。
最后两句“胡沙满面无人识,回首两生斗南北”,则描绘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波折。胡沙满面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而老者回望宋生、李生的争鸣,则是在感慨两人各自的道路和命运,或许暗含着对当世学术界或政坛上的分裂和纷争的反思。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人对经典的尊崇和探索,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个人与时代关系的深刻思考。
阁住杏花雨。便新晴、等闲勾引,香车成雾。
璧月光中箫凤远,袅袅馀音如缕。诮一似、群仙府。
天意乍随人意好,渐星桥、度汉珠还浦。
又何啻、列千炬。晚来乍觉阴盘固。
笑人间、玉瓶瑶瑟,锦茵雕俎。
无限升平宣政曲,回首中原何处。
慨鸣镝、已无宫武。
扑面胡尘浑未扫,强欢讴、还肯轩昂否。
萦旧恨,为谁赋。
风日迫佳节,一川秋意昏。
临高分石磴,却立数烟村。
楚制随云物,蛮花照酒痕。
龙山嗟未久,蓝水想空存。
鸿雁频收唳,茱萸几断魂。
拍肩寻熟路,登阁换馀樽。
钟梵规绳阔,亲朋笑语温。
加笾携海峤,闻笛忆乡园。
梦记南柯守,兵看左角奔。
诗凡羞晋宋,发短任乾坤。
汝辈禅心起,今生道眼浑。
不知东嶂外,滟滟涌金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