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秋光能几时,无端又赋别秋诗。
夜长月冷虫鸣急,天阔风高雁过迟。
三径黄花存旧节,半栏红叶堕残枝。
往来毕竟乘除法,何用年年宋玉悲。
自入秋光能几时,无端又赋别秋诗。
夜长月冷虫鸣急,天阔风高雁过迟。
三径黄花存旧节,半栏红叶堕残枝。
往来毕竟乘除法,何用年年宋玉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丁世昌的作品,名为《次虞仲房司马送秋韵》。诗中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自入秋光能几时," 这句诗表明诗人已经不知不觉地步入了秋季,但这种季节转换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让人难以捉摸时间的脚步。接着 "无端又赋别秋诗" 一句,则显示出诗人面对秋天的景色,不禁再次提笔赋诗,表达自己对于秋天情感的深沉。
"夜长月冷虫鸣急,天阔风高雁过迟。" 这两句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寂寞,月光清冷,蟋蟀的鸣叫声显得更加急促;而远处的天空辽阔,秋风凛冽,偶尔有大雁飞过,但它们的身影却显得迟缓。
"三径黄花存旧节,半栏红叶堕残枝。" 这两句则是对秋景中植物状态的细腻描写。黄花依然沿着小路散发着昔日的香气,而红叶或许因风吹雨打而零落在残破的树枝上。
最后 "往来毕竟乘除法,何用年年宋玉悲。" 这两句诗人借古代辞赋家宋玉之名,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无奈感慨。这里的“往来”指的是时光的流转,“毕竟乘除法”则意味着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挡岁月的脚步,而 “年年宋玉悲” 则是说每到秋天,总会想起宋玉的《九辩》中的悲凉之情,感叹时光易逝。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岁月匆匆以及人生苦短的深刻体会。
梅边连辔偕来,柳边先我观光去。
一门椿桂,尊君孙盛,小儿文举。
黄鹤联登,横翔雕鹗,健凌鹦鹉。
趁霜晴春小,南宫问讯,又同奏、明光赋。
从此青云阔步。看龙门、锦标双取。
荆州时事,不妨大对,细陈当宁。
久要论交,中年语别,不堪离绪。
约杏园,得意归时,吾已在浙江浒。
玉堂义方训十字,衍而六百十六言。
一门翁季自师友,尽出学问之根源。
彼援遗书诫敦严,暨昶以义名沉浑。
争如此作旨哉味,足使闻者推而尊。
虽然责善友之义,仕教之忠古皆尔。
读其诗可知其人,非是父不生是子。
书绅我亦且服膺,过庭夫岂弗由礼。
触屏教谄势利徒,得不为之望风愧。
徙倚阑干目送间,山容如我亦苍颜。
恍思戏马登吴会,拟逐飞鸿度汉关。
草木与俱嗟岁月,古今无恙只江山。
天公幸自无风雨,一笑黄花分也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