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子趣高远,改过不待形。
子路虽未及,有闻思欲行。
庸人过莫知,心目任盲腾。
纵复觉其然,如醉不愿醒。
幽显孰可欺,徒自蔽聪明。
直待形迹著,巧饰漫经营。
辞屈既无益,敛翼如冻蝇。
豫贵介于石,安取冥豫成。
讼要免终凶,谋始那用争。
颐养知节慎,损疾在窒惩。
下交傥不渎,恶习难薰蒸。
师诲当佩服,胜己求友朋。
过言与过行,点检莫暂停。
粗能遵此戒,无忝尔所生。
海鸥识机深,良马认鞭声。
尔过勿惮改,岂知禽兽情。
善恶审取舍,勿用苦叮咛。
颜子趣高远,改过不待形。
子路虽未及,有闻思欲行。
庸人过莫知,心目任盲腾。
纵复觉其然,如醉不愿醒。
幽显孰可欺,徒自蔽聪明。
直待形迹著,巧饰漫经营。
辞屈既无益,敛翼如冻蝇。
豫贵介于石,安取冥豫成。
讼要免终凶,谋始那用争。
颐养知节慎,损疾在窒惩。
下交傥不渎,恶习难薰蒸。
师诲当佩服,胜己求友朋。
过言与过行,点检莫暂停。
粗能遵此戒,无忝尔所生。
海鸥识机深,良马认鞭声。
尔过勿惮改,岂知禽兽情。
善恶审取舍,勿用苦叮咛。
这首诗名为《改过》,创作于宋代,由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李覯所作。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古人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态度。诗中通过颜子、高远及子路等人的典故,阐述了改正错误、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诗中的“颜子趣高远,改过不待形”表达了颜回追求高尚品格,不等形迹显现便立即改正过错的决心。接着,“子路虽未及,有闻思欲行”则描绘了子路虽然还未达到,但一有所闻,便思索着要去实践的积极态度。
“庸人过莫知,心目任盲腾”批评了那些不自省过、内外皆盲的庸人。他们即便觉察到自己的错误,也像醉酒中人一样,不愿意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幽显孰可欺,徒自蔽聪明”则指出,无论是在隐秘还是显露之处,都不可能永远蒙蔽真相,只会愚弄自己、蒙蔽自己的智慧。
“直待形迹著,巧饰漫经营”则是说那些人总是等到错误暴露无遗后,才开始巧妙地粉饰和掩盖。然而,“辞屈既无益,敛翼如冻蝇”表明这样的辩解不仅无益,而且就像冰冻中的飞虫一样,毫无作用。
“豫贵介于石,安取冥豫成”这句诗强调了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灾难可能突然降临,因此应该及早防范。接着,“讼要免终凶,谋始那用争”则是说在诉讼中想要避免最坏的结局,就应在谋划之初就考虑如何和平解决,不必争执。
“颐养知节慎,损疾在窒惩”这句诗告诉我们要养精蓄锐、谨慎行事,因为过失和疾病常在不觉中积累,然后突然爆发。下一句“下交傥不渎,恶习难薰蒸”则强调了与人交往时应保持纯洁,不被污染,且要警惕那些坏习惯的危害,因为它们难以根除。
“师诲当佩服,胜己求友朋”表达了对教师教导的尊崇,以及在自我超越后寻找朋友的重要性。紧接着,“过言与过行,点检莫暂停”则是告诫我们对于话语和行为上的过失,都应当随时反省,不应有片刻的放松。
“粗能遵此戒,無忝尔所生”这句诗总结了只要能够遵循这些教诲,就不会辜负自己的出生。而最后,“海鸥识机深,良马认鞭声。尔过勿惮改,岂知禽兽情”则以海鸥和良马为喻,表达了即使是动物也能识别危险和听从指挥,你的错误又何须犹豫不改呢?
“善恶审取舍,勿用苦叮咛”这句诗告诫我们应当慎重地选择善与恶,不必通过痛苦的方式去强迫自己。这首诗最后一句“勿用苦叮咛”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深刻的句号。
至音不传徒按谱,不传之妙心自许。
手挥五弦目飞鸿,千载流风如接武。
鹑衣百结甘蓝缕,鬓雪浸浸用心苦。
我知若人之用心,指下堪为儿女语。
神怡志定一齐鼓,和气冲融塞天宇。
忽然作意变轩昂,亦不哀吟动凄楚。
醉翁已作黄鹤举,君独何为在尘土。
琅然清图请更弹,使我三叹首屡俯。
人生识意天所予,性情之适适其所。
高山流水有知音,莫道吾人不如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