楩楠要是晚方成,雄朔遗风世共惊。
屑去未惊容必去,逃名还自得高名。
歌行元白辞涛壮,书画钟王笔势精。
乘马辎车何足算,不将稽古愧桓荣。
楩楠要是晚方成,雄朔遗风世共惊。
屑去未惊容必去,逃名还自得高名。
歌行元白辞涛壮,书画钟王笔势精。
乘马辎车何足算,不将稽古愧桓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和二叔父少监入馆见赐诗》。诗中表达了对楩楠树木晚成而品质出众的赞美,暗示人才亦如楩楠,需要经历磨砺才能展现出非凡才能。首句“楩楠要是晚方成”寓言式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接着,诗人提到“雄朔遗风世共惊”,强调了这种人才的影响力,他们的风格和精神让世人惊叹。颔联“屑去未惊容必去,逃名还自得高名”进一步阐述,真正的贤者不追求表面的赞誉,反而能赢得更高的声望。
颈联“歌行元白辞涛壮,书画钟王笔势精”则以元白诗歌的豪放和钟王书法的精湛为例,赞扬了才子们的艺术造诣。尾联“乘马辎车何足算,不将稽古愧桓荣”表达了对深入学习和敬仰古人的推崇,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之道,以此来表达对二叔父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像桓荣那样勤于学习的自谦。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个人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才成长和品德修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学术研究的崇尚。
涉世真堪笑,论交愧未忘。
先生已高遁,贱子尚他乡。
簿领三年梦,尘沙两鬓霜。
扁舟归未得,春水满横塘。
古帝论匡山,南国之德镇。
迩来得跻攀,此语始吾信。
雄雄压九江,矗矗排万仞。
青天落飞瀑,白日雷霆震。
石镜俄忽开,孤光舞而运。
异花无冬春,瑶草亦芳润。
远公初渡江,道誉蔼东晋。
刘雷赞高风,遁世各无闷。
陈迹虎溪头,于今谁与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