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月如钩挂碧空,秋声无数扑镫虫。
明知是火争投隙,多少趋炎世路中。
纤月如钩挂碧空,秋声无数扑镫虫。
明知是火争投隙,多少趋炎世路中。
这首清代诗人曹三才的《夜坐有感》描绘了一幅秋夜静思的画面。"纤月如钩挂碧空",寥寥几笔勾勒出明亮而孤单的月牙儿悬挂在深邃的夜空中,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意境。"秋声无数扑镫虫",通过秋夜里的虫鸣声,暗示了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同时也增添了夜晚的生动与凄凉。
"明知是火争投隙",这里的"火"可能象征着世间的诱惑或欲望,"争投隙"则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这些诱惑时,明知道可能是陷阱,却依然趋之若鹜。这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盲目追求名利、趋炎附势现象的忧虑和批判。
"多少趋炎世路中",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社会风气的普遍性,"趋炎"即迎合权势,"世路"暗指世俗的通途。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情世故中的冷暖炎凉,寓言深刻,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间世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和对人性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露板承欢渥,天书拜宠灵。
春官典邦礼,风后佐王庭。
出入登三事,遭逢起一经。
持衡人莫眩,讲殿帝亲听。
妙思黄华句,雄篇绣补铭。
龙文生赤汗,鸾翮奋青冥。
暂枉神都远,同追祖帐停。
二京分化理,八座备仪形。
仙棹花催发,官途柳为青。
微生荷剪拂,孤迹困飘零。
空谢伸眉日,多愁短发星。
公还众所祝,强饭念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