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薄高山,崇朝去还结。
游子不惮烦,悠悠复徂辙。
密亲自兹旷,临流何能发。
衰林动远风,寒江冒轻雪。
遇物隆所悲,兴愁顿难绝。
无以赴洛人,怀哉但吟越。
浮云薄高山,崇朝去还结。
游子不惮烦,悠悠复徂辙。
密亲自兹旷,临流何能发。
衰林动远风,寒江冒轻雪。
遇物隆所悲,兴愁顿难绝。
无以赴洛人,怀哉但吟越。
这首明代诗人皇甫濂的《赴洛留别华阳兄》描绘了一幅深秋离别图景。首句“浮云薄高山”,以浮云轻盈地覆盖高山,象征着诗人即将离开的飘忽不定和远方的遥不可及。接着,“崇朝去还结”暗示了清晨出发,却似乎在黄昏时分仍未到达,表达了行程的漫长与艰辛。
“游子不惮烦,悠悠复徂辙”写出游子尽管路途遥远,但仍坚韧不拔,继续前行。然而,面对“密亲自兹旷,临流何能发”的景象,诗人内心的情感愈发复杂,面对流水,他无法抑制心中的离愁。“衰林动远风,寒江冒轻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寒风吹过枯木,江面飘落雪花,增添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诗人触景生情,“遇物隆所悲,兴愁顿难绝”,感叹万物皆可引发他的哀伤,离愁之情难以平息。最后两句“无以赴洛人,怀哉但吟越”,诗人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只能借吟诵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无法亲身前往洛阳陪伴友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赴洛途中对离别的深深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公为时生,才真是、禁中颇牧。
擎天手、十年犹在,未应藏缩。
说项无人堪叹息,瞻韩有意因恢复。
用真儒、同建太平功,心相属。
忠与孝,荣和辱。
武昌柳,南湖竹。
一箪瓢非欠,万钟非足。
知命何曾怀喜愠,轻身岂为干名禄。
看可汗生缚洗烟尘,机神速。
邂逅非专约。
纪当年、林堂对竹,艳歌春酌。
一笑乘鸾明月影,馀事丹青麟阁。
待宇宙、长绳穿却。
念我中原空有梦,渺风尘、万里迷长乐。
愁易老,欠灵药。
别来几度霜天鹗。
厌纷纷、吞腥啄腐,狗偷乌攫。
东晋风流兼慷慨,公自阳春有脚。
妙悟处、不存毫发。
何日相从云水去,看精神峭紧芝田鹤。
书壮语,遍岩壑。
看了梅花去。
要东风、攀翻飞雪,与君同赋。
海内从来天际眼,一笑平窥千古。
待翦尽、烛花红吐。
久矣南湖无此客,似乔松、万丈凌霄举。
飞欬唾,扫尘土。
承平气象森眉宇。
想天家、骖鸾洞里,细烟冰雾。
我亦秦关归未得,谁念干将醉扶。
拚良夜、欹横冠屦。
莫叹潇湘居尚远,拥戎轺万骑鸣笳鼓。
云正锁,汴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