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竿红日坐衡茅,顿有南山恋旧交。
窗静不嫌蝇击纸,亭虚还许雀争巢。
游丝远逐炉烟杳,滴露频研砚墨胶。
寂寂寥寥何所似,玄真愧见少人嘲。
三竿红日坐衡茅,顿有南山恋旧交。
窗静不嫌蝇击纸,亭虚还许雀争巢。
游丝远逐炉烟杳,滴露频研砚墨胶。
寂寂寥寥何所似,玄真愧见少人嘲。
这首明代陶益的《独坐》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诗人以“三竿红日坐衡茅”开篇,巧妙地将自己置于温暖的阳光与简朴的居所之中,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氛围。接下来,“顿有南山恋旧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旧友的深深眷恋,情感细腻而真挚。
“窗静不嫌蝇击纸,亭虚还许雀争巢。”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和谐的意境。即使窗外有苍蝇轻击窗户,室内有小鸟争夺巢穴,这一切在诗人眼中都显得平和而不扰心,反衬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游丝远逐炉烟杳,滴露频研砚墨胶。”诗人通过游丝随烟雾飘散、露水滋润着砚台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创作的持续。这些细节的描绘,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深沉。
最后,“寂寂寥寥何所似,玄真愧见少人嘲。”诗人自问自答,将自己比作隐士玄真子,表达了对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自己能够在这份孤独中保持自我价值的肯定,流露出一丝淡淡的自豪与谦逊。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自然、友情、时间、创作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理解,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