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别瑞甫高掾郎还南台》
《奉别瑞甫高掾郎还南台》全文
元 / 刘鹗   形式: 七言律诗

岭海屡惊来诏使,蛮方孰不仰皇都?

自怜老去难为别,但有人来莫惜书。

乘兴何妨吟萼棣,思归应不为莼鲈。

台端历历陈时弊,十道疲民未得苏。

(0)
鉴赏

这首元代刘鹗的《奉别瑞甫高掾郎还南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关注。首句“岭海屡惊来诏使”描绘了边疆地区动荡不安,朝廷使者频繁到来的情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紧张局势。次句“蛮方孰不仰皇都”则强调了中央政府在边远地区的影响力和期待。

“自怜老去难为别”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离别之情更为感伤,但他鼓励对方“但有人来莫惜书”,希望朋友即使远行,也能通过书信保持联系。接下来,“乘兴何妨吟萼棣”借用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能够保持乐观,以诗酒作伴,寄托思归之情。

最后两句“台端历历陈时弊,十道疲民未得苏”直指现实问题,诗人忧虑朝廷官员虽在南台任职,但地方百姓的困苦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离别的感慨,又有对国家时政的忧虑,体现了元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刘鹗

刘鹗
朝代:元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比红儿诗·其六十

总似红儿媚态新,莫论千度笑争春。

任伊孙武心如铁,不办军前杀此人。

(0)

送僧游太白峰

云深游太白,莫惜遍探奇。

顶上多灵迹,尘中少客知。

悬崖倚冻瀑,飞狖过孤枝。

出定更何事,相逢必有诗。

(0)

读经

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

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

当时把斋中,方寸抱万灵。

忽复入长安,蹴踏日月宁。

老方却归来,收拾可丁丁。

拂拭尘几案,开函就孤亭。

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

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

安得颜子耳,曾未如此听。

听之何有言,德教贵有形。

何言中国外,有国如海萍。

海萍国教异,天声各泠泠。

安排未定时,心火竞荧荧。

将如庶几者,声尽形元冥。

(0)

伤时

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

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

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0)

石淙·其八

屑珠泻潺湲,裂玉何威瑰。

若调千瑟弦,未果一曲谐。

古骇毛发慄,险惊视听乖。

二老皆劲骨,风趋缘欹崖。

地远有馀美,我游采弃怀。

乘时幸勤鉴,前恨多幽霾。

弱力谢刚健,蹇策贵安排。

始知随事静,何必当夕斋。

(0)

送郭秀才归金陵

夏后客堂黄叶多,又怀家国起悲歌。

酒前欲别语难尽,云际相思心若何。

鸟下独山秋寺磬,人随大舸晚江波。

南徐旧业几时到,门掩残阳积翠萝。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