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海屡惊来诏使,蛮方孰不仰皇都?
自怜老去难为别,但有人来莫惜书。
乘兴何妨吟萼棣,思归应不为莼鲈。
台端历历陈时弊,十道疲民未得苏。
岭海屡惊来诏使,蛮方孰不仰皇都?
自怜老去难为别,但有人来莫惜书。
乘兴何妨吟萼棣,思归应不为莼鲈。
台端历历陈时弊,十道疲民未得苏。
这首元代刘鹗的《奉别瑞甫高掾郎还南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关注。首句“岭海屡惊来诏使”描绘了边疆地区动荡不安,朝廷使者频繁到来的情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紧张局势。次句“蛮方孰不仰皇都”则强调了中央政府在边远地区的影响力和期待。
“自怜老去难为别”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离别之情更为感伤,但他鼓励对方“但有人来莫惜书”,希望朋友即使远行,也能通过书信保持联系。接下来,“乘兴何妨吟萼棣”借用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友人能够保持乐观,以诗酒作伴,寄托思归之情。
最后两句“台端历历陈时弊,十道疲民未得苏”直指现实问题,诗人忧虑朝廷官员虽在南台任职,但地方百姓的困苦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离别的感慨,又有对国家时政的忧虑,体现了元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
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
当时把斋中,方寸抱万灵。
忽复入长安,蹴踏日月宁。
老方却归来,收拾可丁丁。
拂拭尘几案,开函就孤亭。
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
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
安得颜子耳,曾未如此听。
听之何有言,德教贵有形。
何言中国外,有国如海萍。
海萍国教异,天声各泠泠。
安排未定时,心火竞荧荧。
将如庶几者,声尽形元冥。
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
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
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屑珠泻潺湲,裂玉何威瑰。
若调千瑟弦,未果一曲谐。
古骇毛发慄,险惊视听乖。
二老皆劲骨,风趋缘欹崖。
地远有馀美,我游采弃怀。
乘时幸勤鉴,前恨多幽霾。
弱力谢刚健,蹇策贵安排。
始知随事静,何必当夕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