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芳草绿于袍,堂上诗人欲二毛。
多病不禁秋寂寞,雨松风竹莫骚骚。
庭前芳草绿于袍,堂上诗人欲二毛。
多病不禁秋寂寞,雨松风竹莫骚骚。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豁达。开篇“庭前芳草绿于袍”,设定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草色比衣更鲜艳,显示出春天的气息。
紧接着,“堂上诗人欲二毛”一句,则转向室内,诗人可能在这里吟咏文字,或是静坐沉思。二毛或许指的是诗人的胡须,也可能是对诗人年纪的暗示,但更深层次地看,是对诗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
“多病不禁秋寂寞”,诗人在这里流露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多病让他无法避免秋天特有的寂寞感。秋季本身就容易引起人们的愁绪,加之身体欠佳,更增添了情感上的沉重。
最后,“雨松风竹莫骚骚”则是对自然界中声音的描写。在雨声、松竹的声音中,诗人似乎寻找到了某种安慰,这些声音并没有让他感到不安(骚骚),而是成为了他内心平静的一部分。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宁静的古代文人形象。
吴越清明四十年,可曾归梦搅清眠。
楼头欲与仲宣语,蓦地一声啼杜鹃。
陶器承昆珉,猎猎散绿丝。
饮以一杯水,卒岁长如斯。
露叶矗锋锷,霜根蟠崄巇。
昌阳欲论功,十驾不得追。
松柏脚踏土,并驱仍背驰。
寒苦我所安,泉石皆闻知。
岂意泉石间,得此偿心期。
澡濯冀怀新,疏剪贵适宜。
芳洁日以薄,潜逐炎凉移。
谓我水太清,汝便清涟漪。
抑我水太浑,古井非污池。
孤根要特立,晚节须坚持。
贞姿或不返,终当怨尤谁。
春葩与秋芗,擅美固有时。
西风一摇落,不死将安之。
亦足观物化,亦足为箴规。
清暑钱塘舶趠风,潮随帆影度空濛。
不妨放浪江山外,应笑驱驰朝市中。
年少绿衣宜养志,时平黄卷合书功。
南来桐树彫零甚,喜子清扬趣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