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中历览古和今,夫岂全无所用心。
书为重看因熟读,诗添新作费沉吟。
消磨暇日尊前酒,赓和薰风膝上琴。
过去未来都不管,却看明月是知音。
閒中历览古和今,夫岂全无所用心。
书为重看因熟读,诗添新作费沉吟。
消磨暇日尊前酒,赓和薰风膝上琴。
过去未来都不管,却看明月是知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隐逸生活的情景,通过对古今书籍的浏览和个人新作的创造,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专注与热忱。"閒中历览古和今,夫岂全无所用心"两句,从字面上看,是在说即便是在闲适中,也不可能没有自己关注的事情,这里“历览”指的是广泛阅读,“古和今”则是对历史与现代的知识的探索。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书为重看因熟读,诗添新作费沉吟"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学习态度和创作状态。这里强调的是,对于已经熟知的书籍,还要反复揣摩,以深化自己的理解;对于诗歌,则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在艺术上追求更高的境界。
接下来的"消磨暇日尊前酒,赓和薰风膝上琴"则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光中的生活情趣。"尊前酒"和"膝上琴"都是古代文人的生活写照,这里通过对酒的享用和琴的演奏,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最后两句"过去未来都不管,卻看明月是知音"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态度以及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诗人不再纠结于过往和未来的问题,而是选择在当下,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在这里,“明月”成为了诗人心灵的知己,代表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精神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以及对于知识、艺术与自然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物外、自在自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江城秋雨歇,孤坐役吟身。
草色荒三径,虫声满四邻。
边鸿来已近,庭叶落还频。
对此空搔首,无由面故人。
海棠前日满枝红,一夜飘飘卷地空。
多少荣华驹过隙,莫教容易负东风。
耆年自是国之珍,何间衣冠与隐沦。
华发共成千一岁,清樽相对十三人。
休谈洛社遗风旧,且颂仙游庆事新。
三径未荒宜早退,要将寿栎伴庄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