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自古说黔娄,此日嗟君事与符。
若遇圣门堪作狷,漫通仙籍讵为迂。
愁云寂寞诗篇在,翠雨凄其草色孤。
负米析薪儿志苦,忍看鹤驭上清都。
安贫自古说黔娄,此日嗟君事与符。
若遇圣门堪作狷,漫通仙籍讵为迂。
愁云寂寞诗篇在,翠雨凄其草色孤。
负米析薪儿志苦,忍看鹤驭上清都。
这首挽诗《挽萧处士》由明代诗人林大春所作,通过对逝者萧处士生平的追忆,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哀思和高度评价。诗中以“安贫自古说黔娄”开篇,巧妙地将萧处士与古代著名的隐士黔娄相提并论,暗示了萧处士坚守节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接着,“此日嗟君事与符”一句,表达了对萧处士去世的惋惜之情,同时强调了他生前行为与古人高尚品德的契合。
“若遇圣门堪作狷”,诗人进一步赞扬萧处士的品行,认为他如果生活在儒家圣贤的时代,也能成为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狷介之士。“漫通仙籍讵为迂”,则表达了对萧处士追求精神境界的理解和支持,认为他通晓仙道,并非迂阔之举,而是对生命更高层次的探索。
“愁云寂寞诗篇在,翠雨凄其草色孤”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肃穆的氛围,象征着萧处士离世后留下的孤独与寂寞,以及他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智慧。最后,“负米析薪儿志苦,忍看鹤驭上清都”两句,既展现了萧处士家庭生活的艰辛,也暗示了他的离去如同仙人驾鹤升天,虽令人痛心却也充满了超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不仅深情地缅怀了萧处士的一生,还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他对道德、精神追求的执着与高远,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蕙炉烟里,避尖风、掩上云屏六幅。
翠袖不禁寒料峭,欲倚更无修竹。
砚结轻冰,灯摇浅晕,瓦鼎茶初熟。
遥空一碧,照窗华月如烛。
话到身世凄凉,闲愁宛宛,都上眉山曲。
况是天涯摇落候,霜剪一庭衰绿。
已抱冬心,犹牵秋绪,惆怅流光速。
相怜瘦影,胆瓶数朵残菊。
云涯恨里。对短鬓、夕阳缁尘浮世。
种柳汉南,同赋消魂人无几。琅玕芝馆经行地。
怪巢燕、衔泥争坠。乱钟催客,虬壶赚取,两襟冰泪。
英气。年时酒祓,倚危槛、几度问天还醉。
古镜贮愁,侧管吟商乌阑字。蠡舟春黯湖阴睡。
等抛却、人天间事。奈他草阁江深,乱蛙又起。
诗句吐光怪,口吻向天开。
天公被汝惊却,坠石下崔巍。
祓禊吴祠三度,两度临皋秋晚,披氅不曾来。
抱膝和梁父,挥袂障惊埃。窗八面,山一枕,酒千杯。
两楹雕俎何在,殿脚莽烟莱。
落佩倒冠相望,老子鬓眉偷换,扶杖睇强台。
酒外一无事,形共影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