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涧东西春水添,四时疏雨落晴檐。
珠宫贝阙无寻处,空见重重排玉帘。
碧涧东西春水添,四时疏雨落晴檐。
珠宫贝阙无寻处,空见重重排玉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碧涧东西春水添”,“碧涧”指的是清澈的溪流,这里用“碧”字形容水,既表明水的颜色,也暗示其清新。春天的水流比往常更加丰沛,“东”和“西”则可能是溪流两岸或源头与汇合处的方向。这句诗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水的增加给大地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四时疏雨落晴檐”,这里的“四时”意味着全年,每个季节都有细雨,“疏雨”则是指间接不断的雨滴。诗人用“晴檐”来形容雨后的天气,檐是屋檐,这里的“晴檐”既可以理解为雨后屋檐上的水珠,也可以泛指雨后的清新空气。这句话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读者带入一个轻柔和谐的氛围。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给人一种神秘与超脱的感觉:“珠宫贝阙无寻处,空见重重排玉帘。”“珠宫”、“贝阙”都是形容豪华壮丽的建筑,但诗中说它们“无寻处”,似乎这些精美之物并不是现实中的存在,而是虚幻的象征。最后一句“空见重重排玉帘”,则将这种超脱感推向极致,仿佛在一个空灵而不着边际的地方,看到了层层叠叠的玉质帷幕。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虚幻,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整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大小水帘洞”的景象,但却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既真实又神秘、既具体又抽象的艺术世界。
弃官学道勾山许,学到至人本无怒。
赤子??如鱼头,不堪妖孽腥上流。
钳键长潭铁树立,摩挲穹石宝剑湿。
当时岂忍如是观,毒流不可开眼看,英风凛凛万古寒。
文华时辈右,质朴古风馀。
壁上舂陵记,屏间太极图。
云山居士屋,风雪故人书。
一梦中观化,尧夫以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