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0)
注释
澄迈驿:设在澄迈县(今海南省北部)的驿站。
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是驿站上的建筑。
贪看: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久久追随着白鹭移动。
帝: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召还。
杳杳:这里有无影无声的意思。
鹘:一种鸟鹰。
中原:可用来泛指故国河山。
翻译
倦居他乡之人听到归乡之路遥远正怀着愁绪独自行走,突然发现眼前有一座高阁俯视着跨水长桥。
我的视线正迷恋地随着一队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而移动,不知不觉中晚潮悄然而退,只剩一片青葱的树林渐入暮色之中。
我余生已无多,势必将老死在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天帝该会派遣巫阳来召还我的游魂吧。
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广漠天空与苍莽原野的相接之处,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倦客愁闻归路遥"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作为旅途中的疲惫客人的心情,对于归家的渴望和思念。而"眼明飞阁俯长桥"则展示了诗人在物质空间上的观察视角,通过高阁远眺长桥的动作来强化其内心世界的寂寞与对远方家园的向往。

接下来的"贪看白鹭横秋浦"展现了一种对自然景观的留恋和珍视。诗人不忍离去,沉醉于眼前秋日的美好之中,那些白鹭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成为了诗人心灵的一抹慰藉。

最后的"不觉青林没晚潮"则是在时间流逝和自然变迁之间寻找平衡。诗人沉浸于景致之中,以至于未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包括林中的树木被逐渐笼罩在傍晚的阴影中,而这一切都与日光的消逝息息相关。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成功地传递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怀念。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次韵昌甫所寄·其三

催景阴阳长短宵,天回星纪又玄枵。

霜寒草野真无恶,雨湿禾场正不聊。

薄晚固宜山色远,经冬犹未水痕销。

私家一饱官何恤,寂寂閒中岁月飘。

(0)

送赵户部迎侍回朝·其一

朝回日日晓莺边,宝带春风蹙绣鞯。

过眼任题红叶句,放怀应点白云篇。

沉香亭北宁无地,群玉山头别有天。

更向紫微垣内去,衣冠文物是真仙。

(0)

赠南屏潜讲主

小楼经卷杂琴书,落架蒲桃影碧疏。

施主去来多佛事,堂僧分散各清居。

戏临米帖行吟后,困理茶铛出观初。

门外满堤沽酒市,谁看金鲫旧池鱼。

(0)

向亲回自宣城出示十二侄送行诗次韵寄之

最来谁作送行诗,山叠昭亭水宛溪。

蜡屐定须同探赏,锦囊赢得是提携。

索居野外薰风起,回望天涯落日低。

往事旧游空太息,老身今已分扶犁。

(0)

次韵仲至雪句兼寄朴翁

长安一片雪冬深,胜士骚人只苦吟。

可是顿忘它日志,也非深惜此时心。

细看北阙吴山下,暗想西湖葛岭阴。

搜到诗家难到处,掉头应不管寒侵。

(0)

金来禽

手种来禽已可嘉,纷然凡木正芳华。

人间那有黄金蕊,天上生成红玉花。

却怪风流迷野路,也如富贵在山家。

病馀杯酒浑无绪,空撚吟髭到日斜。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