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隐之画像·其二》
《吴隐之画像·其二》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十年遗像识真难,重是高风不可刊。

一样广州俱刺史,几人传入画图看。

(0)
鉴赏

文徵明的《吴隐之画像(其二)》是一首深沉而富含哲理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吴隐之的深刻敬仰与思考。

首句“十年遗像识真难”,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暗示了对吴隐之形象的追寻不易。这里的“十年”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时间的漫长,强调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理解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

接着,“重是高风不可刊”一句,高度赞扬了吴隐之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不可磨灭。这里的“高风”指的是吴隐之的高洁品行,而“不可刊”则表达了这种美德的永恒价值,即无论经过多少时间的流逝,吴隐之的高尚品质都将被铭记在心,不会被遗忘或改变。

后两句“一样广州俱刺史,几人传入画图看”,将吴隐之与广州的联系进一步深化。这里提到的“广州刺史”是吴隐之的官职之一,表明他不仅在道德上有着卓越的表现,在政治生涯中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几人传入画图看”,这句诗提出了一个疑问: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被后世以图画的形式传颂,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这不仅是对吴隐之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历史传承与文化记忆的深刻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隐之形象的描绘,以及对其高尚品德和历史地位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历史传承、个人道德与社会影响等多重主题的思考。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晚菊

可惜重阳已过期,黄花无数绕山篱。

政缘懒作趋时态,多少幽香人不知。

(0)

送胡月山游浙西

西湖摽隽名,谁不缔吟盟。

长说贫为累,犹嫌思未清。

残编饥鼠齧,破壁乱蛩鸣。

一棹松江去,故人应动情。

(0)

疏斋以旧作题渊明归来图诗见赠依韵奉和

公归岂为三径松,取节荆轲雠祖龙。

平生大义要其终,遁身甘混田舍翁,肯随一世皆尚同。

言言易水诗见志,抚卷陡觉辞深雄,谁知笔补造化工。

寓怀曲糵匪轹醉,孤忠耿耿蟠心胸。

纡辔几许尘埃中,柴桑不与车马通。

八表同昏雨濛濛,皦日行天西复东。

当年荣木随时穷,黄花今犹傲秋风。

拜公遗像读公传,眼高千载为之空。

(0)

蒋中丞庭下芙蓉·其三

菊与为朋竹与邻,闭门谁见晓妆新。

不须多羡苏堤好,车马往来尘污人。

(0)

梅花·其二

论白人惟议冰雪,言香佛亦取旃檀。

旃檀冰雪固大好,只恐将渠比并难。

(0)

滴浮泉

云液落山腹,脉与昆崙通。

云何山中叟,八十颜桃红。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