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高夫子,朱黄想校书。
有诗连日有,无讯十分无。
月淡梅行色,窗寒竹寄居。
惟应牙痛愈,列屋任閒渠。
为问高夫子,朱黄想校书。
有诗连日有,无讯十分无。
月淡梅行色,窗寒竹寄居。
惟应牙痛愈,列屋任閒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静谧的夜晚,伴随着窗外的寒风和月色,对着梅花的洁白行走,内心充满了对知识与学问的渴望。诗中的“朱黄”指的是书籍的封面,而“校书”则是指深入研究和校正古籍的行为。这位士人不仅在询问高深之人的学识,更是在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究来增长自己的见闻。
诗中“月淡梅行色,窗寒竹寄居”两句,是对夜晚景色的描写。月光下的梅花显得格外清冷,而窗外的寒风则让人感到一丝寂寞。竹子在这里成了士人的伴侣,其“寄居”的意象增添了一份静谧与孤独。
“惟应牙痛愈,列屋任閒渠”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健康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环境的满足。牙齿不再疼痛,是身体恢复正常的一个标志;而“列屋任閒渠”,则是在说诗人对自己的居所感到满意,无需过多改变。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和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三岁居日本,此行诚不利。
海东得是儿,自诧带奇气。
归来太仓卒,断乳哺用饵。
十旬卒致殒,分我感时泪。
辽沈方鏖兵,暴骨满关外。
谁非父母体,驱向万里弃。
汝殇何足恨,浩劫行且至。
中原适无人,去去非我世。
明年化猿鹤,聊欲从此逝。
雨霁秋高最萧洒,北城登临俯原野。
海外归来多感伤,脉脉江山待来者。
胡子可人能醉我,共看落日天边泻。
吾侪未知所归处,复际中原动兵马。
丈夫忘世乃大雅,谋国区区策殊下。
道旁茅屋犹有人,岁晚鸡豚足相社。
陇云寒,陇水乾,天使晨入荆门关。
右扼僰,左控秦,巴蜀限峨岷。伪夏昆,强项不来宾。
元戎阐皇威,民何罪,肝脑糜。一札西去如星驰。
彼元之微,弃身独夫。剪与我绝,忍及尔孤。
告冉厖,束斯榆。檄邛笮,上版图。剟包蒲,受正朔。
玉垒峨嵋我城郭,沱潜三巴我堑壑。
誓蚕丛,铭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