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十三喻西蜀》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十三喻西蜀》全文
元 / 杨维桢   形式: 乐府曲辞

陇云寒,陇水乾,天使晨入荆门关。

右扼僰,左控秦,巴蜀限峨岷。伪夏昆,强项不来宾。

元戎阐皇威,民何罪,肝脑糜。一札西去如星驰。

彼元之微,弃身独夫。剪与我绝,忍及尔孤。

告冉厖,束斯榆。檄邛笮,上版图。剟包蒲,受正朔。

玉垒峨嵋我城郭,沱潜三巴我堑壑。

誓蚕丛,铭剑阁。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中的第十三篇,名为《喻西蜀》。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蜀地的地理形势和历史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蜀地的深刻理解和对其人民的关怀。

首句“陇云寒,陇水乾”,通过描绘西北边塞的寒冷与干旱,暗示了蜀地与中原的遥远与险峻。接下来,“天使晨入荆门关”象征朝廷使者到来,传达了中央政权对蜀地的控制和安抚。诗人强调了蜀地的战略位置:“右扼僰,左控秦,巴蜀限峨岷”,意指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易守难攻。

“伪夏昆,强项不来宾”暗指蜀地曾有的割据势力,表达对地方叛乱的警惕。随后,诗人歌颂了朝廷军队的威武:“元戎阐皇威”,并指出无辜百姓不应因战乱而受苦,“民何罪,肝脑糜”。

“一札西去如星驰”形象地写出命令迅速传达,显示出朝廷决策的果断。诗人对蜀地的叛逆者进行了严厉警告:“彼元之微,弃身独夫”,表达了对叛乱者的鄙视和对和平的渴望。接着,诗人呼吁当地民众归顺:“告冉厖,束斯榆”,并要求他们接受朝廷的统治。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蜀地未来的坚定信心:“檄邛笮,上版图”,意味着要彻底平定叛乱,纳入版图。他以“玉垒峨嵋我城郭,沱潜三巴我堑壑”象征蜀地的坚固,誓言要守护这片土地,并在“誓蚕丛,铭剑阁”中表达了对胜利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军事上的战略考量,又有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杨维桢作为元末明初文人对国家统一和地方治理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杨维桢

杨维桢
朝代:元   字:廉夫   号:铁崖   籍贯:铁笛道   生辰:1296—1370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猜你喜欢

诸公和诗再用前韵

屏间观画颐频支,想像风味哦新诗。

火山太早反遭骂,陈紫未显谁称奇。

气禀南方君子土,不近长安帝王圃。

安排名字知何人,误与牡丹同入谱。

泉南老守思故山,荔熟我去谁后先。

但愿丁香一株熟,添入药裹痊痰■。

平生梦寐南州果,瘦腹如蝉消几颗。

明年何处饤杯盘,雁荡山前月流火。

(0)

夏四月不雨守臣不职之罪也将有请于神雨忽大作陈贺州有诗赞喜次韵以酬·其二

郡人方切望云霓,忽见高田水入低。

正好归田饱黄犊,不须骑马听朝鸡。

(0)

送贾岩老还乡·其一

闽江艰险岭崔嵬,不惮冲寒冒雪来。

留我铃斋两三月,扁舟载得义风回。

(0)

游承天寺后园登月台赠潜老·其一

三径荒芜未许寻,篮舆来访小园林。

因知燕寝凝香地,不似禅房花木深。

(0)

桐川三绝·其一遇太学三友

归从三峡过三峰,益友三人忽此逢。

行李稽留三日雨,天教我辈得从容。

(0)

子长携具至溪口复用前韵

有客双蓬鬓,归从滟滪西。

符分三竹使,地见两梅溪。

舟遇先逢李,杯行酒到齐。

他年石桥路,归去手应携。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