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巧织回文锦;盛气曾题独秀峰。
- 鉴赏
此联巧妙融合了对女性柔情与男性才气的赞美,展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艺术与才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柔情巧织回文锦",运用了“回文锦”的典故,回文锦是一种古代的织物,其特点是正反两面的图案可以互换,寓意着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如同女子的柔情一般,既温柔又复杂,能够展现出多面的魅力。这里通过“柔情”与“巧织”相结合,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高超技艺,仿佛她的心思如同精美的回文锦一样,既蕴含着深意,又充满了艺术美感。
"盛气曾题独秀峰",则以“独秀峰”为背景,象征着男子的才华与气势。独秀峰通常指的是山峰中最为突出、独立的一座,以此比喻男性的出众才华和不凡气度。这里的“盛气”不仅指男子的自信与豪迈,也暗示了他在某个领域中的卓越成就。通过“曾题”二字,强调了这位男子曾经以其才华在某个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同在独秀峰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存在。
整体来看,这副对联通过“柔情”与“盛气”的对比与结合,不仅展现了男女之间情感的和谐与互补,也寓意了艺术与才华在个人成长与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它既是对古代文人雅士风范的颂扬,也是对美好情感与卓越才华的向往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禅人请自赞·其一
冷泉亭放闸,换尽时人眼睛。
见山堂看云,甚处讨他巴鼻。认得完全,是则未是。
手中黑竹篦,不能打得你。胡乱三十年,全无巴鼻。
叨居六七刹,无补宗教。翻著梵志袜,疑之者多。
倒用司农印,识之者少。
出岭既不能跂步玄沙,入岭又何敢追踪雪老。
上人担头不堪泊蝇,也能带得。
老僧去那逢人展,似即不无。
若谓起杨岐正宗,疏东涧正派,且莫谤渠好。
方岩山有仙人田项宜父家其下于屋之西偏筑亭疏沼杂莳花木为娱奉寿母之地即以名之自著怀仙杂咏百有一首名胜留题亦多未免皆泥乎神仙之说来徵余吟余谓神仙之事深言之则似诞今诸贤所赋无复馀蕴使余更下注脚不愈诞乎且人生一世苟能超然达观惟适之安斯人中之仙已岂必十洲三岛间之谓哉因即此意赋十章·其二
绿萝翳翳结高林,烟吐霞吞一径深。
半夜松凉鹤先睡,满山明月自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