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禅人请自赞·其一》
《禅人请自赞·其一》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赞

冷泉亭放闸,换尽时人眼睛。

见山堂看云,甚处讨他巴鼻。认得完全,是则未是。

手中黑竹篦,不能打得你。胡乱三十年,全无巴鼻。

叨居六七刹,无补宗教。翻著梵志袜,疑之者多。

倒用司农印,识之者少。

出岭既不能跂步玄沙,入岭又何敢追踪雪老。

上人担头不堪泊蝇,也能带得。

老僧去那逢人展,似即不无。

若谓起杨岐正宗,疏东涧正派,且莫谤渠好。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哲理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修行过程中的自我认知与反思。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种种体验和感悟。

“冷泉亭放闸,换尽时人眼睛。”开篇以自然景象为喻,暗示通过修行,心灵得以净化,超越世俗眼光的束缚,获得新的视角和理解。

“见山堂看云,甚处讨他巴鼻。”进一步强调修行过程中对内心世界的观照,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清明,如同在云雾缭绕的山堂中观察云的变化,需要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洞察力。

“认得完全,是则未是。手中黑竹篦,不能打得你。”这里通过“完全”与“未是”的对比,以及对“黑竹篦”的描述,表达了修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自我反省的过程。黑竹篦象征着修行路上的工具或手段,但真正的改变来自于内心的觉醒和转变。

“胡乱三十年,全无巴鼻。叨居六七刹,无补宗教。”诗人反思自己三十年的修行生活,虽然身处佛教寺院(刹),但并未真正融入宗教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自我修行成果的质疑和反省。

“翻著梵志袜,疑之者多。倒用司农印,识之者少。”通过对比“梵志袜”(佛教僧侣的鞋袜)和“司农印”(古代官印),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统一性,以及这种统一性往往不易被他人理解和认同。

“出岭既不能跂步玄沙,入岭又何敢追踪雪老。”这两句诗通过“出岭”与“入岭”的比喻,表达了修行者在不同环境下的挑战与适应,同时也暗示了对传统修行路径的尊重与超越。

“上人担头不堪泊蝇,也能带得。”“上人”指修行高深的僧人,此处通过“担头不堪泊蝇”与“也能带得”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

“老僧去那逢人展,似即不无。”最后两句诗通过“老僧”的形象,表达了修行者在与世人的交流中,既能保持独立与内省,又能展现佛法的智慧与慈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和感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修行实践以及与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关于内心觉醒、自我超越和与世和谐的主题。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偈颂三十八首·其十八

独瞎顶门眼,大人具大见。

掀翻瓮里天,大智具大机。以大入小,万化普施。

莺迁乔木调新舌,梅吐清香发旧枝。

(0)

送蜀僧得母书归乡

雁落秋空剥万金,寥寥一片老婆心。

先天后地难回互,风急恩深冤亦深。

(0)

送僧

生逼猢狲坐铁砧,一槌天地尽崩沈。

横来竖去呵呵笑,吃饭噇眠迈古今。

(0)

伯弜出示新题乐府四十章雄深雅健有长吉之风喜而有咏

伟哉吴人周伯弜,国风雅颂今再昌。

钧天洞庭不敢张,楚芈暗泣嗟穷湘。

庆祚三百多祯祥,呜呼四十乐府章。

春宵剪烛飞兰香,浩歌激烈声洋洋。

贞魂义血流精光,奸鬼妒魄诛幽荒。

土木闪怪踏雪僵,茫茫万窍塞鼓簧。

再洗律吕调宫商,金玉振耀齐铿锵。

一清一浊均阴阳,风霆变化始有常。

咏歌唐虞及商汤,矇瞽献纳皆赞襄。

煌煌天子朝明堂,永被金石无哀伤。

(0)

寄周宗圣

我心如有失,曾未识南园。

几见閒花落,频将好梦原。

时贤多厚禄,君子尚衡门。

诗卷逢僧寄,长吟落照村。

(0)

观小鱼

藻间相失复相寻,水面争浮力未禁。

隔岸木兰船欲去,浪花摇动一时沈。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