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乐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清明时节游览龙门的喜悦心情。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场景,国门即将开放,市集开始热闹,这是日常生活的常态,但在诗人笔下却显得格外生动。
"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 这里通过对洛阳城道上行人的描写,以及诗人对伊川(古地名)的远眺,表达了对遥远故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映衬出诗人当下的游子之感。
"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 这两句则是描写自然景象,春风温柔,水波不兴,诗人似乎是在享受这份宁静与舒适,同时也在赞美这个时节的美好。
"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 这里通过对山林和水流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龙门地区的自然风光,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 罗袂即是衣服飘动的样子,罥杨丝则是柳絮随风飞舞,这两句通过对细微事物的捕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一句 "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份快乐时光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希望永恒保存这一刻美好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的情感流露,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乐图。
客行仍别离,此恨亦已更。
去语已莫留,来愁不须聘。
七闽何贪贤,四海方仰圣。
班驿是归涂,频宜发新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