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常苦多,成事常苦少。
成之亦已难,复恐事非好。
长啸不周风,抚几悲远道。
远道欲相从,伤哉驽伏皂。
再拜房星精,如何产騕袅。
立意常苦多,成事常苦少。
成之亦已难,复恐事非好。
长啸不周风,抚几悲远道。
远道欲相从,伤哉驽伏皂。
再拜房星精,如何产騕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目标设定与实现之间复杂感受的深度反思。首句“立意常苦多”揭示了在确立理想时常常面临众多困难和选择,而“成事常苦少”则强调实现这些目标往往比预期更为艰难。接着,“成之亦已难”进一步强化了这个观点,表明成功不易。
诗人感叹“复恐事非好”,担心即使达成目标,结果可能并非当初所期望的理想状态。接下来的“长啸不周风,抚几悲远道”通过描绘长啸无回应和对远方路途的感慨,流露出对未知未来的忧虑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远道欲相从,伤哉驽伏皂”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能力有限,如同劣马般难以达到理想的无奈,以及对于无法追随远方朋友的遗憾。“再拜房星精,如何产騕袅”以神话中的房星精和产马的騕袅为喻,暗示自己虽有敬仰之心,却无力改变现实,只能感叹造化弄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对自己能力局限的自省。钱仪吉作为清代诗人,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这首《杂诗(其二)》也不例外。
西斋草树颇蒙密,竹暗城头不通日。
风晴高柳恰飞绵,花尽黄蜂未成蜜。
北窗也复可怜人,乱离十载空伤神。
病对青山疑是梦,眼惊新绿已无春。
羁怀有句喑不吐,终日无言闻鸟语。
寒窗窈窕不嫌风,晚色溟濛却宜雨。
穿条隔叶止复啼,白粉画眉金作羽。
应为山翁久惯听,听久不知心转苦。
庙堂何日议销兵,携手尚堪归乐土。
还我花姑溪上椽,卧听春禽啭桃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