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凌云高处》
《登凌云高处》全文
宋 / 刘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

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

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

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língyúngāochù
sòng / liúguò

shègèngshàngcénglóucáidàocéngxiāozuìshàngtóu

fāngshíqiánkūnzhēnzhuǎnhǎozhīshēnshìzhōu

jiǔqiūcǎolányān湿shīwànshānchuānhǎi

gèngzhàngqióngwàngyǎnyǎnzhōngchùrènshénzhōu

注释
摄衣:提起衣服,准备登高。
层霄:云霄,指天空的极高处。
乾坤:天地,这里比喻宇宙或世界。
虚舟: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九秋:秋季,古人以农历九月为秋季。
岚烟:山间的雾气。
杖藜: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拐杖。
神州:古代中国对本土的称呼。
翻译
我提起衣服再登高一层,到达了云霄的最高处。
此刻我才真正理解天地如同旋转的车轮,明白自己的人生就像在虚无的舟中漂泊。
秋天的草木被雾气浸湿,连绵万里的山川海面蒸腾着水汽。
我更加想要拄着藜杖极目远望,但眼中又能在哪里找到我亲爱的祖国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景象和心境。"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表达了诗人不断攀登至最高处以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则是说通过这种高处望远,诗人才真正理解了天地间万物运行的规律,同时也认识到了个人的生命如同漂浮在大海的小船般脆弱。

接下来的两句"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所见到的广阔天地和深远的意境。最后两句"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表达了诗人对于更远方位的渴望,以及在心中寻找那真正的精神家园。

整首诗通过登高望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个人生命价值的思考。

作者介绍
刘过

刘过
朝代:宋   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生辰:1154~1206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猜你喜欢

皇子庆诞奏御

积德皇阶厚,诒孙宝训长。

祺宫前祝祉,猗殿此开祥。

即夕铜吹律,先时日抱光。

由来七鬯主,更重室家王。

瑞荚随辰满,仙兰备浴芳。

已知周卜永,方验宋宗彊。

京甸欢馀霈,宸帷溢庆觞。

史臣虽弱翰,行及纪元良。

(0)

和通判刁博士属疾次韵

退食仍移疾,消烦尚偃床。

玉姿经燬润,松色贯寒芳。

漱液仙池满,观心慧炬光。

清魂同鹤警,妙数喜龟长。

且答毗城问,休回楚客肠。

定知灵气复,新句有风霜。

(0)

晚台

霁色秋空送目劳,小台摇落更平皋。

红垂海树乌栖日,清溢江沱鹭浴涛。

天势暮围鳞隰阔,雁行斜转翼云高。

楚风摵摵迷魂地,可在扬雄独广骚。

(0)

和柴天休郑舍人奉祠太一见怀之作

初启冬冥琯,知祠亳忌坛。

云璈赓夜曲,琼蕊供朝餐。

真御扶飙远,仙威抱斗寒。

劳君怀晤语,此夕宿坡銮。

(0)

和吴侍郎游普明禅院

履道遗坊敞净庐,昔人曾此赋閒居。

园经汉传挥金罢,石记商贤作砺馀。

绿玉千竿多映水,苍帷双树竞凌虚。

神交不必论年辈,一夕清吟万境如。

(0)

题智门寺寄住山伊岩玉老·其一

紫微深处著招提,古迹名臣事两奇。

宣子画由高庙治,越王心有孝宗知。

万竿玉立春来早,六角池深月上迟。

禅定十年帘不卷,不知门外几盘棋。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