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佳兴发,一夜渡江月。
首到庐江元放家,水洞清光数毫发。
爱之便欲久栖息,又闻灵仙之境敞金阙。
清风吹我衣,不觉过皖溪。
危梁千步玉虹卧,松行十里青龙归。
烟霞绕脚变明晦,忽见殿阁铺琉璃。
重檐却在迥汉上,倚栏俯视白日低。
虚庭自作箫籁响,屋角更无飞鸟飞。
霓幡重重蔽真御,彷佛遥见星文垂。
长廊纱笼绝笔画,老龟稳载青瑶碑。
更逢逍遥不死客,齿清发翠桃花肌。
箫台可到亦非远,云间况有白鹿骑。
细窥绝景辄大笑,吾曹何事尘中为。
安得良田三百亩,可以饱我妻与儿。
长年只在名山里,万事纷纷都不知。
寻山佳兴发,一夜渡江月。
首到庐江元放家,水洞清光数毫发。
爱之便欲久栖息,又闻灵仙之境敞金阙。
清风吹我衣,不觉过皖溪。
危梁千步玉虹卧,松行十里青龙归。
烟霞绕脚变明晦,忽见殿阁铺琉璃。
重檐却在迥汉上,倚栏俯视白日低。
虚庭自作箫籁响,屋角更无飞鸟飞。
霓幡重重蔽真御,彷佛遥见星文垂。
长廊纱笼绝笔画,老龟稳载青瑶碑。
更逢逍遥不死客,齿清发翠桃花肌。
箫台可到亦非远,云间况有白鹿骑。
细窥绝景辄大笑,吾曹何事尘中为。
安得良田三百亩,可以饱我妻与儿。
长年只在名山里,万事纷纷都不知。
这首诗《山中乐》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描绘了诗人寻访山林的愉悦心情和对山中仙境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首句“寻山佳兴发,一夜渡江月”开篇即点出诗人因寻访山林而激发的兴致,夜晚乘月渡江,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接着,“首到庐江元放家,水洞清光数毫发”描述了诗人抵达目的地后,被清澈的水洞光芒所吸引,仿佛连细微之处都清晰可见,展现出山中景色的纯净与美丽。
“爱之便欲久栖息,又闻灵仙之境敞金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仙境的喜爱,希望长久居住于此,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接下来,“清风吹我衣,不觉过皖溪”通过清风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环境的清新与宁静,让人心旷神怡。
“危梁千步玉虹卧,松行十里青龙归”描绘了山中独特的景观,千步长的危桥如玉虹般横卧,松林间的小径仿佛青龙归来的痕迹,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山林之美。随后,“烟霞绕脚变明晦,忽见殿阁铺琉璃”则通过烟霞的变化和突然见到琉璃宫殿的惊喜,进一步渲染了山中仙境的神秘与瑰丽。
“重檐却在迥汉上,倚栏俯视白日低”描绘了宫殿的高耸入云,以及站在栏杆旁俯瞰时的壮观景象,白日似乎也显得低垂,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接下来,“虚庭自作箫籁响,屋角更无飞鸟飞”通过虚庭中的箫声和屋角的静谧,展现了山中生活的闲适与宁静。
“霓幡重重蔽真御,彷佛遥见星文垂”通过霓幡的描绘,暗示了山中仙人的存在,仿佛可以看到星文垂落,增添了神秘色彩。最后,“长廊纱笼绝笔画,老龟稳载青瑶碑”描绘了长廊上的绝美壁画和老龟稳载着青色的瑶碑,展现了山中文化的深厚底蕴。
“更逢逍遥不死客,齿清发翠桃花肌”通过遇见逍遥的不死之人,进一步强化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最后,“箫台可到亦非远,云间况有白鹿骑”描绘了通往箫台的道路并不遥远,且云间还有白鹿相伴,增添了诗的浪漫气息。
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山中仙境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汉江非远窜,庐岳此经行。
陟险凭云气,寻幽认水声。
香炉时隐现,石镜昼阴晴。
缀壑青莲净,悬崖秀瀑明。
烟霞一投迹,松桂乃遗荣。
雅抱丘中想,犹迷物外情。
将从逋客谢,徒愧昔贤名。
今夜东林月,寥寥猿鹤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