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峨眉十一首·其十一》
《游峨眉十一首·其十一》全文
宋 / 冯时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虽知仙可学,酒盏唤渊明。

未遂山中隐,聊为地上行。

留人垂雨意,送客走泉声。

初上乘危惯,归途更不惊。

(0)
注释
仙:指神仙或者超脱世俗的生活。
学:学习。
酒盏:饮酒的杯子。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山中隐:隐居山林。
地上行:在尘世间生活。
垂雨意:雨滴仿佛有情,欲留住人。
走泉声:泉水声仿佛在送别行人。
乘危:登山时的艰险。
归途:返回的路途。
惊:惊慌。
翻译
虽然知道神仙之道可以学习,但我还是举杯邀请陶渊明。
未能如愿在山中隐居,暂且在尘世间行走。
雨滴似乎在挽留客人,泉水声则像是在送别旅人。
习惯了初次登山的险峻,归程更是不再感到惊慌。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隐居生活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虽知仙可学,酒盏唤渊明。" 表示诗人虽然知道可以学习仙人的修炼之道,但更倾向于在山中以酒为伴,呼唤着那渊远而深邃的智慧。

"未遂山中隐,聊为地上行。" 这两句透露了诗人虽有隐居山林的愿望,却仍旧处于世间,仅是偶尔在大地上行走。

"留人垂雨意,送客走泉声。" 则描绘了一幅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似乎雨水都能表达他对留住之人的情感,而泉水的流淌则是他送别时的声音象征。

"初上乘危惯,归途更不惊。" 这最后两句,显示了诗人对于攀登高峰已经熟练,不再畏惧险峻,更在归途中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从容自若。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主题。

作者介绍

冯时行
朝代:宋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猜你喜欢

和善之游法华

胜游得胜士,欲济得健橹。

如此正自佳,宁论晴复雨。

徐行看前山,云气互吞吐。

借我乌藤枝,急奔青莲宇。

跋疐良亦疲,籧篨可能俯。

呼酒酹此脚,一笑失枝拄。

吾怀已旷然,阿香殷馀怒。

床敷相对睡,不暇参佛祖。

晨光报新霁,生色浮宿莽。

诸峰忽自献,颇自作眉妩。

绝顶瞰具区,勇往不可户。

而我跛躄者,迟钝谁比数。

窘步竟难陪,内热生心腑。

庞通远相要,渊明喜欲舞。

篮舆叩隐庐,趺坐直香缕。

四士苦未还,踏破辛夷坞。

俱是青云客,那得薄圭组。

新笋甜如蜜,新茗白胜乳。

山灵倘见容,吾欲老兹土。

预愁下山去,尘事纷旁午。

试问白木镵,何如长柄麈。

他日蒙菜把,终当作地主。

此翁无乃痴,紞如已五鼓。

(0)

读张功父南湖集

生长勋门富贵中,秕糠将相以诗雄。

端能活法参诚叟,更觉豪才类放翁。

举似今人谁肯信,元来妙处不全工。

镂金组绣同时客,合向南湖立下风。

(0)

天台三圣图赞

满地埃尘弗扫除,无端商校泼文书。

灼然拄杖能行令,不到丰干放过渠。

(0)

请兵道中作

八表同昏草露深,西风愁绝不成吟。

申包胥有伤时泪,南霁云无食肉心。

日月重光天与子,山河正统古犹今。

微生千里间关意,净洗妖氛待相霖。

(0)

题剑江甘元英诗号溪山画谱

一幅亭前溪与山,画无好手记苍寒。

如今有问名亭意,只就君家画谱看。

(0)

和曾楚山忆苍山韵五首·其五

两翁教□句中眼,语到□□□□□。

□□□□□□□,□摇松露写溪藤。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