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共秦云断,愁随漳水盈。
可怜丝管在,犹是昔年声。
穗帐流尘集,璇阶蔓草生。
祇凭陵上月,回照绮罗情。
恩共秦云断,愁随漳水盈。
可怜丝管在,犹是昔年声。
穗帐流尘集,璇阶蔓草生。
祇凭陵上月,回照绮罗情。
这首诗名为《铜雀台》,作者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汪琬。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物是人非的感慨。"恩共秦云断,愁随漳水盈",以秦云和漳水象征昔日恩宠与哀愁的消逝,寓意人事沧桑。"可怜丝管在,犹是昔年声",通过丝竹之音,传达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音乐虽在,但人事已非。"穗帐流尘集,璇阶蔓草生",描绘了铜雀台的荒凉景象,曾经华丽的帷帐积满灰尘,台阶上蔓草丛生,显现出衰败的景象。最后两句"祇凭陵上月,回照绮罗情",借月光映照昔日的绮罗繁华,表达诗人对往日荣华的深深眷恋。整体而言,此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铜雀台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