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在千门万户,僧离古寺名山。
七佛已前仪式,一时顿觉追还。
饭在千门万户,僧离古寺名山。
七佛已前仪式,一时顿觉追还。
这首诗《送化士(其六)》由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化士(即僧人)离寺去山的感慨与理解。
首句“饭在千门万户”,描绘了僧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他们或许曾为无数家庭提供过食物,传递着慈悲与温暖。这句诗以“千门万户”展现僧人的影响力之广,强调了僧侣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贡献。
次句“僧离古寺名山”,则点明了僧人即将离开古寺名山的情境。古寺名山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是僧人修行的重要场所。这一句通过“离”字,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后两句“七佛已前仪式,一时顿觉追还”,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可能暗指佛教中关于僧人修行和传承的仪式,以及对佛法的追求。通过“七佛已前”这一表述,诗人似乎在探讨僧人修行的起点和归宿,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转变。最后一句“一时顿觉追还”,则表达了对僧人离去的瞬间感受,仿佛在某一刻,所有的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引发了对生命、修行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离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佛教修行过程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僧侣生活状态的同情与敬仰。
秋晚佳辰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毕雨,日痕清澹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蜀山瘦碧玉,蜀土膏黄金。
寒溪漱其间,演漾清且深。
工人剪稚麻,捣之白石砧。
就溪沤为纸,莹若裁璆琳。
风日常清和,小无尘滓侵。
时逐贾舟来,万里巴江浔。
王城压汴流,英俊萃如林。
雄文溢箱箧,争买倾奇琛。
夫君乃冠冕,辞气高千寻。
十载为举首,于今犹陆沉。
嗟我蓄此纸,才藻不足任。
愿以写君诗,益为人所钦。
缟带岂多物,足明同好心。
黄钟声如雷,岂病无知音。
请以此为质,佗年神所临。
华轩策驷马,慎勿忘遗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