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满咸平古屋基,梅花几度换横枝。
黄昏若看一潭月,不出林逋两句诗。
草满咸平古屋基,梅花几度换横枝。
黄昏若看一潭月,不出林逋两句诗。
这首诗名为《三潭印月》,创作于宋代,由诗人王镃所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
"草满咸平古屋基,梅花几度换横枝。" 这两句从静态画面切入,展现了一种春末夏初的田园风光。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草木繁盛的古老房基,既有着时间的痕迹,也透露出生命力。接着,梅花的几度更换暗示了季节的轮回和自然界的无常。横枝可能是诗人心中某种情感的寄托,或许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变化。
"黄昏若看一潭月,不出林逋两句诗。" 这两句则从动态转向静谧,夜色渐浓时分,诗人观赏着那一轮清辉映照下的潭水,心中涌现的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有可能是对于那些伟大而简约的诗句(如林逋的诗)的向往和追求。"不出林逾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前贤诗词的敬仰,以及自己创作上的自谦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生命之变迁以及文学传承的深刻感悟。
晨起怯衣单,山瓶频呼酒。
旭日出岩峦,灵辉射窗牗。
平生负暄心,炎凉肯渝守。
野人诚戋戋,爱主故无右。
霜意老梧桐,春光透桃柳。
岁时感推迁,生业问田叟。
征输极频烦,室家空诸有。
因思拙阳城,千载为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