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酒后。怅人醉绮筵,偏难分手。
里是比肩,玉树珊瑚交枝秀。离怀无计留长昼。
只此意、卿无相负。一声珍重,贻君芍药,最难销受。
能否。常圆不缺,比明月十五,团圞时候。
宿愿未酬,一霎风轮催人骤。痴心已逐驴蹄走。
望前路、更番低首。归来重上旗亭,不堪贳酒。
茶余酒后。怅人醉绮筵,偏难分手。
里是比肩,玉树珊瑚交枝秀。离怀无计留长昼。
只此意、卿无相负。一声珍重,贻君芍药,最难销受。
能否。常圆不缺,比明月十五,团圞时候。
宿愿未酬,一霎风轮催人骤。痴心已逐驴蹄走。
望前路、更番低首。归来重上旗亭,不堪贳酒。
这首《绛都春》由清代诗人杨葆光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酒宴之后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与无奈。
开篇“茶余酒后”,点明了场景,酒宴结束,众人皆醉,却难舍离别。接着“怅人醉绮筵,偏难分手”表达了在欢聚之后的离愁别绪,即使在华丽的宴席上,也难以割舍彼此的情谊。接下来“里是比肩,玉树珊瑚交枝秀”以比喻手法,形容两人关系亲密,如同玉树珊瑚般相互依存,美而不俗。
“离怀无计留长昼”则道出了无法挽留时光的无奈,“只此意、卿无相负”表明了对对方的深情厚意,希望彼此能够坚守这份感情。最后“一声珍重,贻君芍药,最难销受”以芍药花为喻,表达离别时的不舍与痛苦。
下片“能否。常圆不缺,比明月十五,团圞时候”表达了对长久相聚的渴望,希望如满月一般圆满,永不分离。“宿愿未酬,一霎风轮催人骤”则暗示了未完成的心愿,以及时间的紧迫感。“痴心已逐驴蹄走”描绘了主人公因思念而心神不定,如同追逐远去的驴蹄。“望前路、更番低首”表达了对未来道路的迷茫与期待。“归来重上旗亭,不堪贳酒”则以归途中的情景,暗示了再次面对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整体而言,《绛都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期盼,是一首充满深情的离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