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学江都相,遗忠太史家。
绛帷今寂寞,青简尚光华。
谩奏三千牍,犹传四十车。
诸生半齐鲁,东望涕横斜。
旧学江都相,遗忠太史家。
绛帷今寂寞,青简尚光华。
谩奏三千牍,犹传四十车。
诸生半齐鲁,东望涕横斜。
此挽词描绘了一位逝去的光禄董公,其学问渊博,家族传承着忠诚与智慧。董公的学术如同江都之水,绵延不绝,其遗志如同太史家的血脉,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绛帷,象征着董公的书房,如今已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寂寥。然而,他的著作依然熠熠生辉,犹如青简上的文字,历久而弥新。
董公曾上奏朝廷三千篇文牍,其学问之深广可见一斑;其著作流传至今,仿佛四十车的书籍,承载着他的智慧与思想。诸生们多半来自齐鲁之地,他们向东遥望,泪水横流,表达对董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此挽词不仅赞颂了董公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也表达了后人对其深深的哀思与追忆。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
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
何为怀忧心烦纡。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入门无平田,石路细穿岭。
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
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
铁花绣岩壁,杀气噤蛙黾。
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顽矿。
当年或未信,异类服精猛。
胡为百岁后,仙鬼互驰骋。
窈然留清诗,读者为悲哽。
东轩有佳致,云水丽千顷。
熙熙览生物,春意破凄冷。
我来属无事,暖日相与永。
喜鹊翻初旦,愁鸢蹲落景。
坐见渔樵还,新月溪上影。
悟彼良自咍,归田行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