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过匡庐,白云在其下。
盘盘封谷口,如虎复如马。
望之安可招,揽之不盈把。
何人结茅屋,此意更潇洒。
我昔过匡庐,白云在其下。
盘盘封谷口,如虎复如马。
望之安可招,揽之不盈把。
何人结茅屋,此意更潇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云雾的向往与追寻,以及对山中隐居生活的憧憬。开篇“我昔过匡庐,白云在其下”,诗人回忆起过去路过庐山时,白云环绕的情景,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深刻印象。接着,“盘盘封谷口,如虎复如马”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谷入口的险峻与壮美,如同猛虎和骏马般威猛。
“望之安可招,揽之不盈把”则表达了诗人对无法触及这美丽景色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境。最后,“何人结茅屋,此意更潇洒”则点明了诗人对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建造茅屋,过着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意味。
便把户门安锁*。
内中更蕴奇略。
安炉灶、锻练金精,养元神、修完丹药。
一粒圆成光灼灼。
虚空外、往来盘礴。
五彩总扶持。
也无施无作。
冥冥杳杳非投托。
占盈盈、赴盟约。
蓬莱路、永结前期,定长春、瑶英琼萼。
等接清光遍烁。
放馨香、自然雯作。
里面礼明师,现真欢真乐。
昨遇饥年,为甚累增劝教。
怎奈向、人人忒*。
越贪心,生狠妒,百端奸巧。
计较。
骋风流卖俏,也兀底。
忽尔临头,却被阎王来到。
问罪过、讳无谈矫。
当时间,令小鬼,将业镜前照。
失尿。
和骨骸软了。
也兀底
智慧皆全,痴顽总至,两般自是殊方。
一能明哲,一个性迷荒。
尽是灵中分定,各分别、此理昭彰。
还知否,上人九窍,下没膏盲。
彷徨。
思这事,暗中积行,便得贤良。
稍胡为做作,愚戆来匡。
奉劝诸公速悟,行平等、永永清凉。
真诚显,唯邀本有,前路*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