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
炎洲产嘉桂,百草为不香。
修辞富华实,秉操逾圭璋。
翻使一国中,抚掌嗤其狂。
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
终朝逐尘鞅,踥踥趋路旁。
众中独我亲,亦知我心伤。
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
贫贱易相感,况复齐孤芳。
盛时忽晻冉,逝矣摧肝肠。
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
炎洲产嘉桂,百草为不香。
修辞富华实,秉操逾圭璋。
翻使一国中,抚掌嗤其狂。
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
终朝逐尘鞅,踥踥趋路旁。
众中独我亲,亦知我心伤。
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
贫贱易相感,况复齐孤芳。
盛时忽晻冉,逝矣摧肝肠。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和容甫(其三)》。黄景仁以抒情见长,此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首句“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以祥凤比喻杰出之士,而百鸟则代表芸芸众生,暗示了社会中优秀人才的稀缺。接着,“炎洲产嘉桂,百草为不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稀缺性,如同在炎热之地生长的佳桂,即便周围百花齐放,也失去了原有的香气。
“修辞富华实,秉操逾圭璋”赞美了那些才华横溢、品行高洁的人,他们的言辞丰富华丽,行为高尚,超越了常人。然而,“翻使一国中,抚掌嗤其狂”却揭示了社会对这些人的态度,他们往往被视为异类,受到嘲笑和讽刺。
“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如同秋夜中的思绪,自由飘荡,无法安放。接下来,“终朝逐尘鞅,踥踥趋路旁”描述了人们在世俗的追逐中疲于奔命,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众中独我亲,亦知我心伤”表达了诗人与世隔绝的感受,即使在人群中,也只有自己能理解内心的痛苦。最后,“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贫贱易相感,况复齐孤芳。盛时忽晻冉,逝矣摧肝肠”总结了诗人的思考,无论是失去双亲的孩子,还是身处贫困的个体,都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在繁华消逝之时,内心深处的痛苦难以言表,令人肝肠寸断。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性、命运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