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茅山路。渺滔滔、长江南畔,碧山无数。
曾被天风吹醉梦,直到华阳深处。
也亲见、鸾骖鹤驭。
觉后分明空记省,怅丹坡、踪迹今何许。
还又被,世缘误。几番自咏山中句。
觉霏霏、云烟秀色,去来眉宇。
曾共三峰重有约,已办清秋杖屦。
看能与、群仙相遇。
君去丁宁无别语,怕山灵怪我来何暮。
才有伴,便同去。
回首茅山路。渺滔滔、长江南畔,碧山无数。
曾被天风吹醉梦,直到华阳深处。
也亲见、鸾骖鹤驭。
觉后分明空记省,怅丹坡、踪迹今何许。
还又被,世缘误。几番自咏山中句。
觉霏霏、云烟秀色,去来眉宇。
曾共三峰重有约,已办清秋杖屦。
看能与、群仙相遇。
君去丁宁无别语,怕山灵怪我来何暮。
才有伴,便同去。
这首元代张之翰的《金缕曲》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水画卷,充满了浓厚的仙道气息。诗人回首茅山路,眼前是浩渺长江和连绵的碧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他曾被天风所吹,梦境飘至华阳深境,亲眼目睹了仙鹤驾驭的景象,醒来后只留下清晰的记忆,但如今踪迹难觅,感叹世事纷扰,误入尘缘。
诗人多次在山中吟咏,感受云雾缭绕的秀美景色,与三峰有过重逢的约定,准备在清秋时节,带着杖履去追寻仙踪。临行前,他对山灵叮嘱,生怕因来得太晚而被责怪。他期待有伴同行,表现出对超凡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山水、仙道之间的缘分,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