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春物早,霏红乱桃杏。
霜筠固自如,挺立万夫整。
蛰雷走狂鞭,迸地惊脱颖。
鲜华竞时节,露箨含朝景。
山家窘口腹,撷摘尽畦町。
林间忽斑斑,一笑脱愁境。
呼儿且朝饭,缥缈度云岭。
海犀纷纵横,荆玉灿光烱。
士生得所适,藜藿厚五鼎。
膏粱谁不饱,去去多侥倖。
山中春物早,霏红乱桃杏。
霜筠固自如,挺立万夫整。
蛰雷走狂鞭,迸地惊脱颖。
鲜华竞时节,露箨含朝景。
山家窘口腹,撷摘尽畦町。
林间忽斑斑,一笑脱愁境。
呼儿且朝饭,缥缈度云岭。
海犀纷纵横,荆玉灿光烱。
士生得所适,藜藿厚五鼎。
膏粱谁不饱,去去多侥倖。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中竹笋生长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竹笋的喜爱之情。首句“山中春物早,霏红乱桃杏”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春日山中万物复苏,桃花与杏花争艳。接着,“霜筠固自如,挺立万夫整”赞美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其挺拔的姿态。随后,“蛰雷走狂鞭,迸地惊脱颖”生动描绘了春雷唤醒大地,竹笋破土而出的场景。
“鲜华竞时节,露箨含朝景”则表现了竹笋在春日里竞相生长的生机勃勃之态,露水包裹着嫩绿的竹叶,仿佛早晨的阳光都凝聚其中。接下来,“山家窘口腹,撷摘尽畦町”描述了山民为了生活不得不采摘竹笋的情景,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林间忽斑斑,一笑脱愁境”写出了在竹林中发现竹笋时的惊喜与解脱,竹笋的出现为山民带来了欢笑与希望。最后,“呼儿且朝饭,缥缈度云岭”表达了诗人与家人共享竹笋美食的愉悦心情,以及通过竹笋连接天地的美妙感受。
“海犀纷纵横,荆玉灿光烱”运用比喻手法,将竹笋比作海中的犀牛和荆楚之地的美玉,强调其珍贵与独特。而“士生得所适,藜藿厚五鼎”则表达了诗人对竹笋营养价值的肯定,认为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满足人的需求,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赞赏。
“膏粱谁不饱,去去多侥倖”则以反问的形式,指出虽然富贵之人能享受丰盛的食物,但真正懂得珍惜生活、追求内心满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幸福。整首诗通过对竹笋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生活之趣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扬舲瓜步背瓜洲,底处孤亭是玉钩。
蜡烛有心啼别夜,布帆无恙到南州。
黄华嘉节与何事,白发故人分取愁。
赖有沧江知客恨,长年西北望京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