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其十六》
《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其十六》全文
宋 / 陆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曾伴长杨草诏除,信知长合在中书。

暂违紫袖双瞻立,聊伴红裙一饷居。

小子正狂心已醉,老奴犹爱发方梳。

故应此战今须解,兵法曾教避不如。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佃所作的《依韵和双头芍药十六首》中的第十六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情的温馨与和谐。

首句“曾伴长杨草诏除”,以“长杨”借指朝廷,暗示诗人曾有过在官场的经历,与友人有过共事或合作的过往。接着,“信知长合在中书”则表达了对友人身份的肯定,说明对方在官场中地位不凡,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交情。

“暂违紫袖双瞻立,聊伴红裙一饷居”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友人的妻子比作“紫袖”,自己则与友人一同站立;又以“红裙”形容友人的其他女性宾客,自己则暂时陪伴在旁。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及其家人的聚会场景,体现了宾主之间的和谐与融洽。

“小子正狂心已醉,老奴犹爱发方梳”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聚会的欢乐氛围。“小子正狂”可能是指年轻宾客的活泼与热情,“心已醉”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因欢聚而产生的愉悦之情。“老奴犹爱发方梳”则可能是对仆人或侍从的喜爱与尊重,表现了主人对身边人的关怀与体贴。

最后,“故应此战今须解,兵法曾教避不如”两句,以军事策略为喻,表达了聚会结束时的感慨。诗人认为,如同兵法中有时需要避免直接冲突一样,聚会的欢乐时光也终会过去,但这种短暂的相聚却比长期的冲突更为美好。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感悟,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陆佃

陆佃
朝代:宋

陆佃,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授蔡州推官、国子监直讲。元丰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时徙知邓州、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命修《哲宗实录》。后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副宰相)。家贫苦学,映月读书。过金陵受教于王安石。安石当问新政于佃,佃曰:“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熙宁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擢进士甲科,调蔡州推官召为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已,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每欲参用元祐人才,遂低佃名在党籍,能为中大夫,知亳州。
猜你喜欢

过白石山由宁家窝诣三门

几度层冈迥,朝烟午未收。

豁开惊日近,风送觉身浮。

石阪马蹄软,霜天雁唳愁。

滔滔东去水,一柱自千秋。

(0)

良月二十一日郡庠置酒炉亭劳余出山且取子美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分韵赋诗韵不以及就成十绝·其六

尔来鲁泮新,快睹戴席重。

下舂分尺光,乃与此际逢。

(0)

次韵东平赵益三首·其三塔亭

野迥山空风撼铎,孤坟寂寂春光薄。

谁问布袋事有无,水自东流日西落。

(0)

乙酉正月二十日游慈云三首·其二

人生此会能几回,坐上有客皆怀开。

更听阳关三叠曲,何日复遇此翁来。

(0)

谢前人留宿饮食

芒屩东归日已斜,故人留滞岂来嗟。

数杯烂醉饥时药,一枕熟眠安处家。

湖海友朋多宿草,乾坤今古一风花。

但将无事看时事,来往溪山诗未涯。

(0)

脾疼大作

头童面菜色,七十八年閒。

聊把吟移病,何曾笑答閒。

老妻愁日计,弱子怯时艰。

此意有谁会,门前溪与山。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