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龟兹闻莺》
《龟兹闻莺》全文
唐 / 吕敞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边树正参差,新莺复陆离。

娇非胡俗变,啼是汉音移。

绣羽花间覆,繁声风外吹。

人言曾不辨,鸟语却相知。

出谷情何寄,迁乔义取斯。

今朝乡陌伴,几处坐高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īwényīng
táng / chǎng

biānshùzhèngcānchàxīnyīng
jiāofēibiànshìhànyīn

xiùhuājiānfánshēngfēngwàichuī
rényáncéngbiànniǎoquèxiāngzhī

chūqíngqiānqiáo
jīncháoxiāngbànchùzuògāozhī

注释
边树:路边的树木。
参差:错落有致。
新莺:新生的黄莺。
陆离:歌声纷繁。
娇非:并非因……而娇媚。
胡俗:胡地风俗。
汉音:汉地的语音。
移:保留。
绣羽:如绣的羽毛。
花间覆:在花丛中覆盖。
繁声:繁密的鸣叫。
风外吹:随风飘扬。
人言:人的言语。
相知:相互理解。
出谷:离开山谷。
情何寄:情感无处寄托。
迁乔:迁徙升高。
义取斯:遵循道义。
乡陌:乡间的小路。
坐高枝:栖息在高枝上。
翻译
路边的树木错落有致,新生的黄莺歌声纷繁。
它们娇媚并非胡地风俗所改,啼鸣中仍保留着汉地的韵律。
羽毛如绣在花丛中覆盖,繁密的鸣叫随风飘扬。
人们难以分辨鸟儿的话语,鸟与鸟之间却能相互理解。
离开山谷的情感无处寄托,迁徙升高的行为遵循着道义。
今日我与乡间的鸟儿为伴,它们栖息在高高的树枝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边塞的景象,通过对比鸟鸣声的不同来表达诗人对于异乡风物的感受和对故土语言的怀念。诗中运用鲜明对比,如“娇非胡俗变,啼是汉音移”展示了汉族与胡人的文化差异,而通过鸟语的相似性抒发了对共同自然情感的共鸣。

"边树正参差,新莺复陆离"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林木图景,莺鸟在枝头歌唱,诗人通过这种景象传达了一种边塞孤寂中对自然美好的依恋。

"绣羽花间覆,繁声风外吹"则更深入地描写了莺鸟的栖息与鸣叫,它们在花间筑巢,在风中歌唱,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投射。

"人言曾不辨,鸟语却相知"一句,通过强烈的情感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异乡语言的隔阂和对于自然界中生物间无声语言的理解与共鸣。这种感觉在边塞环境中尤为突出,因为这里的人们可能因语言不通而难以交流,而鸟语却成为了超越文化差异的沟通桥梁。

"出谷情何寄,迁乔义取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的思考和对远方故土的情感寄托。这里的“迁乔”意指迁徙他乡,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流离失所的心境。

最后,“今朝乡陌伴,几处坐高枝”则是诗人在春日里,对于周围环境的一种感受和享受。尽管身处异乡,但自然景色依旧能带给他一些慰藉,让他暂时忘却漂泊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边塞地区对于故土的怀念,以及与自然界中生命共同的情感联系。

作者介绍

吕敞
朝代:唐

生卒年不详。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宪宗元和初官监察御史。事迹见《元和姓纂》卷六。《全唐诗》存诗2首,其中《龟兹闻莺》一首为梁涉诗误人。
猜你喜欢

咏凌霄花

凌空千尺走龙蛇,隐映柴门野老家。

拚把长缨縻落月,乱飘丹粉染晴霞。

猿猴升惯能收药,蝴蝶低飞不到花。

最爱豹林种处士,紫英香里岸乌纱。

(0)

上杜相三首·其三

转觉忧馀好尚孤,较量唯合老葭蒲。

圣贤可是随时拙,正直由来济世迂。

生事有亲甘钓筑,客情无力买山湖。

天边愁绝伤离苦,台象空看照宋都。

(0)

青门饮

风起云间,雁横天末,严城画角,梅花三奏。

塞草西风,冻云笼月,窗外晓寒轻透。

人去香犹在,孤衾长闲馀绣。

恨与宵长,一夜薰炉,添尽香兽。前事空劳回首。

虽梦断春归,相思依旧。

湘瑟声沈,庾梅信断,谁念画眉人瘦。

一句难忘处,怎忍辜、耳边轻咒。

任人攀折,可怜又学,章台杨柳。

(0)

閒中

敢咎章缝解误人,甘于閒处著閒身。

腹中书在温仍熟,梦里诗成记不真。

引鹤徐行三径晓,约梅同醉一壶春。

今朝有喜谁知得,新换衔头号散民。

(0)

秋晚舟泊桐江

严子陵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逢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苇萧萧一笛幽。

(0)

数日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