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树正参差,新莺复陆离。
娇非胡俗变,啼是汉音移。
绣羽花间覆,繁声风外吹。
人言曾不辨,鸟语却相知。
出谷情何寄,迁乔义取斯。
今朝乡陌伴,几处坐高枝。
边树正参差,新莺复陆离。
娇非胡俗变,啼是汉音移。
绣羽花间覆,繁声风外吹。
人言曾不辨,鸟语却相知。
出谷情何寄,迁乔义取斯。
今朝乡陌伴,几处坐高枝。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边塞的景象,通过对比鸟鸣声的不同来表达诗人对于异乡风物的感受和对故土语言的怀念。诗中运用鲜明对比,如“娇非胡俗变,啼是汉音移”展示了汉族与胡人的文化差异,而通过鸟语的相似性抒发了对共同自然情感的共鸣。
"边树正参差,新莺复陆离"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林木图景,莺鸟在枝头歌唱,诗人通过这种景象传达了一种边塞孤寂中对自然美好的依恋。
"绣羽花间覆,繁声风外吹"则更深入地描写了莺鸟的栖息与鸣叫,它们在花间筑巢,在风中歌唱,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也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投射。
"人言曾不辨,鸟语却相知"一句,通过强烈的情感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异乡语言的隔阂和对于自然界中生物间无声语言的理解与共鸣。这种感觉在边塞环境中尤为突出,因为这里的人们可能因语言不通而难以交流,而鸟语却成为了超越文化差异的沟通桥梁。
"出谷情何寄,迁乔义取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的思考和对远方故土的情感寄托。这里的“迁乔”意指迁徙他乡,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流离失所的心境。
最后,“今朝乡陌伴,几处坐高枝”则是诗人在春日里,对于周围环境的一种感受和享受。尽管身处异乡,但自然景色依旧能带给他一些慰藉,让他暂时忘却漂泊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边塞地区对于故土的怀念,以及与自然界中生命共同的情感联系。
凌空千尺走龙蛇,隐映柴门野老家。
拚把长缨縻落月,乱飘丹粉染晴霞。
猿猴升惯能收药,蝴蝶低飞不到花。
最爱豹林种处士,紫英香里岸乌纱。
风起云间,雁横天末,严城画角,梅花三奏。
塞草西风,冻云笼月,窗外晓寒轻透。
人去香犹在,孤衾长闲馀绣。
恨与宵长,一夜薰炉,添尽香兽。前事空劳回首。
虽梦断春归,相思依旧。
湘瑟声沈,庾梅信断,谁念画眉人瘦。
一句难忘处,怎忍辜、耳边轻咒。
任人攀折,可怜又学,章台杨柳。
严子陵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逢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苇萧萧一笛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