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顾影怜青籞,传声入紫微。
夜陪池鹭宿,朝出苑花飞。
宁忆寒乡侣,鸾凰一见稀。
上林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顾影怜青籞,传声入紫微。
夜陪池鹭宿,朝出苑花飞。
宁忆寒乡侣,鸾凰一见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上林春更好,宾雁不知归"两句表达了春天到来时,上林(可能指长安城附近的上林苑)一片繁华美好的景色,而那些来访的大雁似乎也沉迷于这美丽的环境,不愿意返回它们原本的地方。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顾影怜青籓,传声入紫微"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感受春天。"顾影"可能指的是诗人在欣赏春光时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而"怜青籓"则表达了对这些景色的深情。"传声入紫微"则是说远处的鸟鸣声飘逸而高亢,似乎连通了天界。
"夜陪池鹭宿,朝出苑花飞"描绘了一日之中春意盎然的情景。晚上与水边的鸟类一同安息,早晨则是观赏到满园盛开的鲜花,这些都是诗人对春天美好瞬间的细腻捕捉。
"宁忆寒乡侣,鸾凰一见稀"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尽管现在所处环境美丽,但仍然会想念远方故土的伙伴。而"鸾凰一见稀"则可能是在强调那些珍贵而难得的美好时刻和遇到的高贵人物,都是难以再次相见的。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描写,以及对远方故土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六分灾者赈,五分格于例。
新正命加赈,五分极贫逮。
然其次贫者,尚未被予惠。
三月况期满,四月何为继。
用是再沛恩,普加一月暨。
五分极次贫,均沾俾无异。
廉知课科法,五分缓徵税。
四分不成灾,仍有输将事。
畿辅连岁歉,民有日穷势。
岂宜亟催呼,重为吾民累。
勘不成灾者,概与缓徵既。
更虑东作候,籽种犹艰致。
贷予毋误耕,庶可有收企。
凡此示大端,推行在群吏。
相与善补苴,敬待西成赐。
御园之前本无湖,而今疏浚胡称乎。
石衢之右地下隰,迩年遭潦水占诸。
衢左亦不大高衍,往来车马愁泥涂。
因卑为泽事惟半,取右益左功倍俱。
歉岁受催兼代赈,三冬畚锸集众徒。
役成春水有所受,路东泞去诚坦途。
一举三得惠不费,对扬来者咸欢娱。
盖闻王者无私事,有事皆应史笔书。
此非缀景漫修剔,什用播告贤与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