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社稷看文举,正始风流倚太初。
天地一身无处著,诸人休苦恨狂疏。
建安社稷看文举,正始风流倚太初。
天地一身无处著,诸人休苦恨狂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读通鉴杂兴(其六)》。诗中融合了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个人的情感表达。
"建安社稷看文举,正始风流倚太初。"
这两句诗借用古代典故,通过对汉朝时期建安年间(196-220年)士族社会状况和东汉末年正始年间(240-249年)的文化艺术风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中那些文雅之举与高尚气质的怀念。"社稷"指的是古代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的场所,也象征着国家的安危和社会的稳定;"看文举"则是对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涌现出的文化盛况的赞美;而"正始风流倚太初"则进一步强调了那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高峰。
"天地一身无处著,诸人休苦恨狂疏。"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天地一身"象征着宇宙万物与个体生命的统一;"无处著"则意味着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个人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而最后两字"诸人休苦恨狂疏"劝诫世人不要为那些无法挽回的事物而感到痛苦和迷失,因为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不可逆转。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和无奈,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襟带三秦接,旂常万乘过。
阳原淑气早,阴谷冱寒多。
花缛前茅仗,霜严后殿戈。
代云开晋岭,江雁入汾河。
北土分尧俗,南风动舜歌。
一闻天乐唱,恭逐万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