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许寿下第归东山》
《送许寿下第归东山》全文
唐 / 李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吾君设礼闱,谁合学忘机。

却是高人起,难为下第归。

出关心纵野,避世事终稀。

莫更今秋夕,相思望少微。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寿shòuxiàguīdōngshān
táng / pín

jūnshèwéishuíxuéwàng
quèshìgāorénnánwèixiàguī

chūguānxīnzòngshìshìzhōng
gèngjīnqiūxiāngwàngshǎowēi

翻译
我们的君主开设了考试之门,谁能在这学习中忘却世俗之心。
然而,高洁之人脱颖而出,对于那些落榜者来说,返回平凡生活尤为艰难。
走出繁华,投身自然之中,避开尘世纷扰,这样的机会毕竟稀少。
在这个秋天的夜晚,不要再增添思念之情,让我们少看那遥远的星辰‘少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作品,名为《送许寿下第归东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谊和对远去朋友的深切思念。

“吾君设礼闱,谁合学忘机。”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个虚构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学业或仕途成就的赞赏与期许。诗人以"吾君"自称,显示了一种亲昵之情,同时也彰显出对朋友才能的认可。

“却是高人起,难为下第归。” 这两句转折,表达了友人的超群才华和面临的人生选择。"高人"指的是品格高尚、修养深厚之人,而"下第"则暗示了一种退隐或落后的状态。诗人似乎在赞扬朋友不随波逐流,能够坚守自己的选择。

“出关心纵野,避世事终稀。” 这两句描绘了友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出关"指的是超越世俗的羁绊,而"心纵野"则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广阔。"避世"表明朋友选择了远离尘嚣,追求一种更加清净、宁静的心灵状态。

“莫更今秋夕,相思望少微。” 最后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今秋夕"设定了一种淡淡的秋意,而"相思"则表达了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望少微"则是一种无声的叹息,透露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学业成就、生活选择和精神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朋友境遇的关切。同时,它也映照出诗人自己对于世俗纷争与心灵自由追求的一种理想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李频

李频
朝代:唐   字:德新   生辰:818—876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猜你喜欢

感事

直道难容世,深言易绝交。

但称司马好,勿解子云嘲。

彼自盟黄棘,吾宁藉白茅。

一竿至清水,归去老江郊。

(0)

旅闷十首·其二

久閒仍久客,焉敢罪奴僮。

灶下横蛇蜕,门前积马通。

分衣犹恶敝,彻馔即闻空。

儿子扶行好,秋溪望乃翁。

(0)

重至秀山售屋将归十首·其五

赁舟归亦易,犹欠赁舟钱。

残阙书难售,空宽宅尽捐。

俊□吾所惯,幼稚自堪怜。

生世都能几,严州十二年。

(0)

癸未至节以病晚起走笔戏书纪事排闷十首·其三

忍事宁生瘿,今谁似我能。

缺钱分灶婢,赊米乞庵僧。

恶语闻皆恕,凡诗见亦称。

平生楼百尺,非复旧陈登。

(0)

残春感事十首·其九

格磔禽穿户,延缘蚁上衣。

雨来山气润,花过树阴肥。

去去春如梦,行行暮独归。

偶无宾友至,自取一杯挥。

(0)

春思

枯树重看发刺桐,似闻陌上已残红。

多端世故干戈后,大好春光老病中。

万户独难侯李广,两生宁肯圣孙通。

画楼著燕朱帘捲,别有冥冥物外鸿。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