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霅溪山暂缓愁,仍从地主见风流。
长劳郢里阳春忆,少为吴兴夜雨留。
浮玉岛惊新窣堵,市金人指旧优娄。
明朝舴艋烟波去,物色知君未可求。
出霅溪山暂缓愁,仍从地主见风流。
长劳郢里阳春忆,少为吴兴夜雨留。
浮玉岛惊新窣堵,市金人指旧优娄。
明朝舴艋烟波去,物色知君未可求。
此诗《自长兴还抵岘山遇李使君冒雨邀酌屈指郢中之会忽五载矣归成二章奉寄(其二)》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出霅溪山暂缓愁”,诗人离开霅溪山,暂时放下心头的忧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接下来,“仍从地主见风流”一句,点明了诗人不仅在自然中寻找解脱,更在与当地人的交往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趣味与魅力。
“长劳郢里阳春忆,少为吴兴夜雨留。”这两句通过对比郢地的春天与吴兴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郢地的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吴兴的夜晚则可能代表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时刻。通过“长劳”与“少为”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浮玉岛惊新窣堵,市金人指旧优娄。”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时的感受。浮玉岛上的新建筑让诗人感到惊喜,而市井中的人们却能轻易指出过去的旧址,这种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时间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体会。
最后,“明朝舴艋烟波去,物色知君未可求。”诗人想象着明日乘小舟离去,烟波浩渺之中,似乎预示着未来的不可预测。这里的“物色”既指眼前的景色,也暗含对未来的期待与未知的探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好奇与期待,体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方集谤议,著面矢如雨。
前身雷将军,柴立吾甚武。
却还观我生,与世实锄铻。
西通祢衡邻,东接嵇康堵。
以兹料身后,藐未得死所。
一州纳一嘲,一邑献一侮。
并浙十五州,我作大谤府。
馀外九州者,设伏特未举。
徐思浮言端,中实无所主。
怪雪群犬吠,眩日百鸟语。
何由泽其喙,环海变春醑。
坐使声名高,一日跨尧禹。
雪乃雨之死,雨乃雪之生。
譬彼潮与水,同出而异情。
洑流或乱潮,冻雨或间雪。
达人于此时,著眼试分别。
等是天一生,而有生杀存。
所以古圣贤,谆谆畏乡原。
黄云护灵芝,丈人非独醉。
萧然四鹤发,海鸟眩觞味。
古来闭关人,学道用其意。
滈池未返璧,政欠颓然睡。
仙苗足风露,中有熏心厉。
支颐得一笑,刘郎已为帝。
乾坤重荡涤,奈何前星坠。
昂藏君家老,招唤作许事。
当筵就羽翼,颜色变韶稚。
出山云怡怡,还山云泄泄。
追思千载上,把酒足自慰。
君堂定果耳,或者楼阁气。
是间堪底用,万瓮盛醴齐。
阿戎气如虎,神手了一世。
政宜日无何,雪纻展鹄翅。
高吟紫芝曲,四老恐欻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