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繁华不落枯,当阳壁立见清癯。
休誇淇水多君子,岂独西山有丈夫。
高竖刹竿曾作祖,广开筹室任匡徒。
青青总是真如体,借问香严会得无。
不著繁华不落枯,当阳壁立见清癯。
休誇淇水多君子,岂独西山有丈夫。
高竖刹竿曾作祖,广开筹室任匡徒。
青青总是真如体,借问香严会得无。
这首诗以竹尊者为题,描绘了竹子坚韧不拔、清瘦挺拔的形象,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的品格和修行的深刻思考。
首句“不著繁华不落枯”,赞美竹子既不追求繁花似锦的华丽,也不因岁月流逝而枯萎,展现出竹子独特的生命力与坚韧品质。接着“当阳壁立见清癯”一句,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阳光下直立挺拔的姿态,其形象清瘦而高洁,象征着人格的纯净与高尚。
“休夸淇水多君子,岂独西山有丈夫”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竹子与淇水、西山的景物进行对比,强调竹子的品格并非仅限于特定环境或人物,而是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高竖刹竿曾作祖,广开筹室任匡徒”则通过竹子的形象,隐喻了竹尊者的修行之路,竹子如同修行者一样,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修炼过程,最终达到了高深的境界,能够引领和教导他人。
最后,“青青总是真如体,借问香严会得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或竹尊者)所体现的真理和智慧的赞叹,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是否有人能真正理解并领悟到这种深刻的道理。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古今一昼夜,流光飞电速。
世界如奕棋,百年几千局。
劳劳役吾生,辕驹何龌龊。
忆昔廿年前,东西日徵逐。
卢生梦已醒,黄粱犹未熟。
归来读残书,高卧青山麓。
儿孙笑语喧,对食忘饘粥。
富贵等浮云,得陇宁望蜀。
天道有盈亏,待足何时足。
前车弃道旁,何人肯推毂。
税驾息樊丘,安知非为福。
造化任推移,不问君平卜。
时事难揣量,江河变陵谷。
人生无百年,云谁相逼促。
千秋魏伯阳,还期踵芳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