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看一片云,暮作千山雪。
天上明月光,何须论圆缺。
时事日纷纷,谁巧复谁拙。
利害不同心,对面皆胡越。
朝看一片云,暮作千山雪。
天上明月光,何须论圆缺。
时事日纷纷,谁巧复谁拙。
利害不同心,对面皆胡越。
这首诗名为《感遇三首(其一)》,由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全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抒发了对世事无常、人心隔阂的感慨。
首句“朝看一片云”,描绘了清晨时分,天空中飘浮着一片云彩的景象。接着,“暮作千山雪”则转而描述傍晚时分,群山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场景。这两句通过对比朝云与暮雪,寓意人生境遇的瞬息万变和不可预测性。
“天上明月光,何须论圆缺”两句,借月亮的盈亏变化,表达了对世间事物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月亮无论满还是缺,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人无需过分在意或纠结于事物的表面变化,应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世界。
“时事日纷纷,谁巧复谁拙”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能展现出不同的能力与智慧,难以轻易判断谁更聪明、谁更笨拙。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难料、评价标准多元化的思考。
“利害不同心,对面皆胡越”则是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即使面对面,人们也可能因为利益的不同而产生隔阂,如同身处异国他乡的陌生人一样。这句话强调了人性中的自私与冷漠,以及在利益驱动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社会、人性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情感表达。
当时曾见,上苑东风暖。
今岁却相逢,向烟村、亭边驿畔。
垂鞭立马,一晌黯无言,江南信,寿阳人,怅望成肠断。
琼妆雪缀,满野空零乱。
谁是倚阑干,更那堪、胡笳羌管。
疏枝残蕊,犹懒不娇春,水清浅,月黄昏,冷淡从来惯。
晓窗明,庭外寒梅向残月。
吴溪庾岭,一枝偷把阳和泄。
冰姿素艳,自然天赋,品格真香殊常别。
奈北人、不识南枝,唤作腊前杏先发。奇绝。
照溪临水,素禽飞下,玉羽琼芳斗清洁。
懊恨春来何晚,伤心邻妇争先折。
多情立马,待得黄昏,疏影斜斜微酸结。
恨马融、一声羌笛起处,纷纷落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