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残腊独出二首·其二》
《残腊独出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

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

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

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

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

(0)
注释
江边:河边。
微行:悄悄出行。
诘曲:弯曲,曲折。
背:避开。
城市:都市。
合:茂盛。
步到:步行到达。
栖禅寺:寺庙名。
堂空:空荡荡。
不见人:无人。
老稚:老少。
掩关睡:关门睡觉。
一食:一日之食。
宁复事:不再有其他事情。
客来:有客人来。
岂无得:并非没有收获。
施子:施舍的人。
净扫地:打扫地面。
风松:风中的松树。
独不静:独自不安静。
鼓吹:演奏乐曲。
翻译
在江边悄悄出行,避开城市的喧嚣。
春天的湖面草木茂盛,我步行来到栖禅寺。
寺内空荡无人,老少都关门安睡。
他们只关心一日三餐,吃饱后就无他求。
客人来访,虽然不多,至少有人为我打扫地面。
只有风中的松树独自不静,仿佛在为我演奏乐曲。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开篇“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两句,设定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背景,诗人选择在自然中漫步,以此来摆脱都市的喧嚣。接着,“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进一步渲染出一片静谧的景象,春天的湖畔草长,是大自然赋予的宁静,而栖禅寺则是诗人寻求心灵寄托的地方。

“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两句,更深入地描绘出寺庙内的宁静与孤寂。这里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只剩下诗人的独自沉思。这份宁静,是诗人心灵得以平复的所在。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表明诗人对物质生活的简朴态度,一日三餐对他而言不过是维持生命之需,过后便不再挂怀。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是诗人追求内心平和的体现。

“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则转向了对待客之道。即使是在这样的隐逸生活中,对于偶尔到来的客人,也表现出了诗人的慷慨与热情。在这份宁静中,他仍不忘作为主人应有的礼节。

最后,“风松独不静,送我作鼓吹”则是一种对自然界呼应的表达。即使是微弱的风声,都能唤起诗人内心的某种共鸣。这份对自然之音的感受,不仅没有打扰到诗人的宁静,反而成为了他与世间沟通的一种方式。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禅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端溪石砚歌

端州有石色皆紫,端州紫石砚盈市。

入市买砚苦不佳,佳者旧坑今在水。

前者尚书来搜坑,发兵障溪涸溪底。

溪水玲珑赴岩深,此坑宛在深岩里。

泅人没水舟然灰,腰斧穿岩及坑止。

坑中扪石截如泥,精粗不辨谁者是。

回身攀舷向灰掷,石被风僵兼火炙。

琢出犹存火衲文,最佳乃是蕉叶白。

点石取名献尚书,泅人出水浑搜索。

即今尚书一门屠,壮士磨刀复谁惜!

我闻此言自叹息,浪说鸲鹆眼能碧。

我有歙砚亦非真,笔锋扫秃何曾释。

只道端州砚易寻,那知满市屏风石!

归来洗砚还著书,此砚虽粗书盈尺。

(0)

丁香花

别是南州种,寒花七里香。

玉笄骈宝髻,金粟缀银珰。

自得山林趣,不为时世装。

紫霞休骋瑞,未及野梅芳。

(0)

武林

春风不放桃花笑,阴雨能生客子愁。

只我无心可愁得,西湖风月弄扁舟。

(0)

柳絮

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著尘泥。

花边娇软黏蜂翅,陌上轻狂趁马蹄。

贴水化萍随浪远,弄风无影度墙低。

成团作阵愁春去,故把东君归路迷。

(0)

偈颂一一二首·其十六

悟时此事元来易,迷后斯门实大难。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口透长安。

(0)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其二

半岁依脩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