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端溪石砚歌》
《端溪石砚歌》全文
清 / 钱澄之   形式: 古风

端州有石色皆紫,端州紫石砚盈市。

入市买砚苦不佳,佳者旧坑今在水。

前者尚书来搜坑,发兵障溪涸溪底。

溪水玲珑赴岩深,此坑宛在深岩里。

泅人没水舟然灰,腰斧穿岩及坑止。

坑中扪石截如泥,精粗不辨谁者是。

回身攀舷向灰掷,石被风僵兼火炙。

琢出犹存火衲文,最佳乃是蕉叶白。

点石取名献尚书,泅人出水浑搜索。

即今尚书一门屠,壮士磨刀复谁惜!

我闻此言自叹息,浪说鸲鹆眼能碧。

我有歙砚亦非真,笔锋扫秃何曾释。

只道端州砚易寻,那知满市屏风石!

归来洗砚还著书,此砚虽粗书盈尺。

(0)
鉴赏

这首《端溪石砚歌》由清代诗人钱澄之作,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端州石砚的制作过程和其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首先,诗中描述了端州石砚的珍贵与稀缺性:“端州有石色皆紫,端州紫石砚盈市。” 端州的紫石砚因其独特的色泽和质地而备受推崇,市场上随处可见。然而,好砚难求,佳品往往隐藏于深山之中。

接着,诗人讲述了朝廷官员为了获取优质砚石,不惜动用兵力封锁溪流,深入险境开采的情景:“前者尚书来搜坑,发兵障溪涸溪底。”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也反映了权力对资源的垄断和争夺。

诗中还提到了采石人的艰辛与牺牲:“泅人没水舟然灰,腰斧穿岩及坑止。” 采石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水中,用斧头在岩石间开辟道路,最终将砚石从深山中取出。这些石块经过高温烧制,表面呈现出独特的纹理,其中“最佳乃是蕉叶白”一句,赞美了砚石的精美。

然而,诗人在最后揭示了砚石的真实价值并不在于其物理形态,而在于其承载的文化意义:“我有歙砚亦非真,笔锋扫秃何曾释。” 他反思自己拥有的歙砚并非真正的珍品,即使笔尖磨秃也未曾真正领悟到砚石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通过这首诗,钱澄之不仅展现了端溪石砚的制作过程及其历史背景,更表达了对传统手工艺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以及对权力与资源分配不公的批判。诗中的情感丰富,既有对美的赞叹,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钱澄之
朝代:明

猜你喜欢

自新定沿牒三衢舟中寓兴寄所知

井落瓯闽近,乡亭百粤连。

一蓱游宦客,两桨上滩船。

石壅千寻浪,山围几匝天。

乱篙鸣远屿,群噪捧危舷。

峡断疑无路,汀回复济川。

林深羡沙鸟,村近喜人烟。

岂昧垂堂诫,都由稍食牵。

家山旧庐在,蚤晚赋归田。

(0)

留题玉泉山堂

动非缘境静非禅,物物前尘现四天。

此地筌蹄求妙论,有时璎络献诸仙。

欲梅泉石多秋思,过夏松篁聒昼眠。

一个攒眉招不至,劳师香火漏沈莲。

(0)

致仕后戏赠故人

午桥今得晋公庐,花竹烟云兴有馀。

师亮白头心已足,四登两府九尚书。

(0)

游朝阳洞次孙机宜韵·其二

乘轺初至忆前秋,岂意持麾尚此留。

立屋得僧成宴喜,游山如谢欠风流。

劝酬同把菊花盏,来往自操莲叶舟。

向晚洞门烟渐锁,祗应归兴更宜犹。

(0)

赠吴孟求承议二首·其二

我非初平叱羊口,江中浪作群羊走。

金山五日厌僧粥,挥榜瓜洲缆古柳。

晨兴但怪妻孥喜,故人致馈罗盘缶。

起倾残榼得馀沥,洗盏再酌开蓬牖。

风云惨淡秋已严,桑榆摇落山初瘦。

军厨醇味尚烦公,应记疏慵穷太守。

(0)

感春十三首·其九

嗟余尉穷县,端坐百无虑。

幸兹岁丰穰,庶息尘埃步。

乘间策羸马,莽莽出门去。

田原亦可悦,农事蔼方布。

还家有诗书,客至具鸡黍。

勿复叹远游,人生孰非寓。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