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桃花发武陵春,知是秦时避世人。
纵使山川异风土,依然父子即君臣。
傍岩茅屋鸡啼远,隔水柴扉犬吠频。
何日扁舟亲到彼,坐看烟雨渺丝纶。
绿桃花发武陵春,知是秦时避世人。
纵使山川异风土,依然父子即君臣。
傍岩茅屋鸡啼远,隔水柴扉犬吠频。
何日扁舟亲到彼,坐看烟雨渺丝纶。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题桃源图》描绘了一幅桃花源的隐逸生活景象。首句“绿桃花发武陵春”以春天的绿桃花盛开为背景,暗示了桃源的世外桃源般宁静与美好。次句“知是秦时避世人”暗指桃源居民可能是秦朝时期逃避乱世纷争的人们,增添了神秘和历史的色彩。
“纵使山川异风土,依然父子即君臣”表达了桃源中人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遵循着传统的伦理秩序,保持着淳朴的社会关系,显示出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傍岩茅屋鸡啼远,隔水柴扉犬吠频”通过写实的乡村生活细节,如茅屋鸡鸣、柴扉犬吠,展现了桃源的田园诗意和宁静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何日扁舟亲到彼,坐看烟雨渺丝纶”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有一天亲自驾舟前往,静静地欣赏那烟雨中的渔翁垂钓,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桃源图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抱琴登绝壑,伐木溯清川。
路极意谓尽,势回趣转绵。
人远草木秀,山深云景鲜。
余负海峤情,自昔微尚然。
弥旷十馀载,今来宛仍前。
未窥仙源极,独进野人船。
时攀乳窦憩,屡薄天窗眠。
夜弦响松月,朝楫弄苔泉。
因冥象外理,永谢区中缘。
碧潭可遗老,丹砂堪学仙。
莫使驰光暮,空令归鹤怜。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
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
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
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
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香刹中天起,宸游满路辉。
乘龙太子去,驾象法王归。
殿饰金人影,窗摇玉女扉。
稍迷新草木,遍识旧庭闱。
水入禅心定,云从宝思飞。
欲知皇劫远,初拂六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