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言惧忤时,聊复一评之。
靡暇防蜂虿,惟工竭茧丝。
因循终不恤,平定岂无期。
麦赭秧田废,人家半忍饥。
深言惧忤时,聊复一评之。
靡暇防蜂虿,惟工竭茧丝。
因循终不恤,平定岂无期。
麦赭秧田废,人家半忍饥。
此诗描绘了农村的凋敝与人民的艰难生活,反映了社会经济问题。首句“深言惧忤时”表达了对当前时局的忧虑和担忧。接着“聊复一评之”则是诗人想要再次评说这个时期的情况。
“靡暇防蜂虿,惟工竭茧丝”中,“靡暇”意指没有闲暇,“防蜂虿”形容农忙,而“惟工竭茧丝”则是诗人在忙碌之余,唯一能做的就是收集蜂虿(一种可以食用的昆虫)和茧丝(可能是某种植物纤维),这表明生活的贫困。
“因循终不恤,平定岂无期”诗人感叹社会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没有人去关心和解决问题,这是否意味着太平盛世遥不可及?
最后两句“麦赭秧田废,人家半忍饥”描绘了农田荒废,麦子未能收成,而人们则是半饥饿状态,反映出当时的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困苦。
诗中充满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未来前景的担忧,是一首集政治批评与个人情感表达于一体的作品。
东归不称意,客舍戴胜鸣。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
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
魏侯池馆今尚在,犹有太师歌舞台。
君家盛德岂徒然,时人注意在吾贤。
莫令别后无佳句,祗向垆头空醉眠。
凫舄旧称仙,鸿私降自天。
青袍移草色,朱绶夺花然。
邑里雷仍震,台中星欲悬。
吾兄此栖棘,因得贺初筵。
按节辞黄阁,登坛恋赤墀。
衔恩期报主,授律远行师。
野鹊迎金印,郊云拂画旗。
叨陪幕中客,敢和出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