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这段中国古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四)》。诗中描绘了一幅战争胜利后凯旋场景。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这里写的是夜幕低垂,军中战鼓敲响,士兵们戴着头盔,成群结队地从边塞城市中出来。这两句通过对声音和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战争胜利后的紧张而又庄严的气氛。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这两句则是描述军队在战后进行清理整顿的情形。"洗兵"意味着清洗战场上的污血和尘埃,"鱼海"可能指的是辽阔的河流或大海,象征广阔无边;"云迎阵"则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壮观景象,云彩仿佛在欢庆中迎接凯旋的队伍。"秣马龙堆月照营"中的"秣马"指的是饱食后休息的马匹,而"龙堆"可能是对地形的夸张描述,"月照营"则描绘了夜色中军营被明亮的月光所覆盖,显得格外宁静和祥和。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壮丽场面,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神秘与庄重。岑参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将军事凯歌的豪迈气概与自然景观的壮美融为一体,创造出这首令人难忘的诗篇。
我欲之许子有赠,为我为学勿所偏。
诚知子心苦爱我,欲我文字无不全。
居常见我足吟咏,乃以述作为不然。
始曰子知今则否,固亦未能无谕焉。
我于诗言岂徒尔,因事激风成小篇。
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安取唐季二三子,区区物象磨穷年。
苦苦著书岂无意,贫希禄廪尘俗牵。
书辞辩说多碌碌,吾敢虚语同后先。
唯当稍稍缉铭志,愿以直法书诸贤。
恐子未谕我此意,把笔慨叹临长川。
骤雨新霁。荡原野、清如洗。
断霞散彩,残阳倒影,天外云峰,数朵相倚。
露荷烟芰满池塘,见次第、几番红翠。
当是时、河朔飞觞,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晚来高树清风起。动帘幕、生秋气。
画楼昼寂,兰堂夜静,舞艳歌姝,渐任罗绮。
讼闲时泰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
省教成、几阕清歌,尽新声,好尊前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