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物十咏》
《秋物十咏》全文
清 / 卢德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花房飘谢怅淹留,落魄凄凉老故邱。

女已无家依草露,我来含恨吊芳洲。

香须粉翅销看尽,翠黛蛾眉怨未休。

一自南园春去后,丹青迢递隔朱楼。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衰败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与哀愁。

首句“花房飘谢怅淹留”,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花朵凋零,令人惋惜。花房,此处指花的花房或花苞,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即将凋谢的状态。“怅淹留”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遗憾之情。

“落魄凄凉老故邱”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比作“落魄”的人,身处“凄凉”的环境中,年华老去,孤独地守在曾经熟悉的故土上。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衰败,也暗含了诗人个人命运的低落与孤独。

接下来,“女已无家依草露,我来含恨吊芳洲”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女性的无助与诗人的悲愤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女性失去了家园,只能依附于草木露水,象征着弱小与无助;而诗人则是“含恨吊芳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哀悼和内心的愤慨。

“香须粉翅销看尽,翠黛蛾眉怨未休”两句,继续深化了这种哀怨的情绪。香花的香气、粉翅的美丽都已消失殆尽,翠黛蛾眉的怨恨却仍未平息。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最后,“一自南园春去后,丹青迢递隔朱楼”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春天的离去标志着生机的消逝,而“丹青迢递隔朱楼”则暗示了诗人与美好事物之间的距离,仿佛是隔着一层无法逾越的屏障。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反思。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卢德嘉
朝代:清

卢德嘉,清凤山县学廪生。光绪十八年(1892)台湾倡修通志,凤山县于十二月设采访局纂修《凤山县采访册》,由卢氏总其成,另置总办举人卢德祥、举人陈日翔及帮办恩贡生周熙清、儒学教官王春华等人,光绪二十年(1894)十二月稿成,为清末重要之台湾史料。以下诗作辑录自卢德嘉《凤山县采访册》、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儿玉源太郎《庆飨老典录》、许成章《高雄市古今诗词选》。
猜你喜欢

黄鹊曲·其一

黄鹄摩天来,金衣菊为裳。

唼喋稻禾美,不复顾高翔。

(0)

东飞伯劳歌

伯劳飞东燕飞西,马头儿郎机头妻。

机声轧轧马凿落,愿得两风并吹却。

织师误教织鸳鸯,令我厌取向流黄。

儿郎三十年尚未,珊瑚具装藕丝辔。

银镫碧篆温春宵,俱留可怜向谁骄。

(0)

置酒行

置酒高堂上,乐声惨不发。

手抱三鹍弦,檀槽如秋月。

此乐名为谁,言是胡中出。

本以写哀思,云何虞宾客。

听曲各称好,竟令沈怀郁。

繁响赴流光,悠悠逝仓卒。

末坐而楚衣,一听三叹息。

(0)

壁鹰

海上何年抟猛气,人间不解有雄禽。

短墙却碍冲霄翮,万里空馀搏兔心。

(0)

读李忠定靖康传信录二首·其一

国势已纷如,忠贤久见疏。

天心未悔祸,兵事竟成虚。

玉府非金穴,鱼符是蜡书。

空闻求内禅,犹自昧前车。

(0)

湖上山阁夜眺

湖中景初晏,四山澹寒烟。

丹枫不辨色,翳翳随清涟。

独往无扁舟,把酒临层巅。

高阁聊骋望,星河亘长天。

渔火深夜出,前溪闻扣舷。

揽衣不能寐,起咏沧浪篇。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