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酒高堂上,乐声惨不发。
手抱三鹍弦,檀槽如秋月。
此乐名为谁,言是胡中出。
本以写哀思,云何虞宾客。
听曲各称好,竟令沈怀郁。
繁响赴流光,悠悠逝仓卒。
末坐而楚衣,一听三叹息。
置酒高堂上,乐声惨不发。
手抱三鹍弦,檀槽如秋月。
此乐名为谁,言是胡中出。
本以写哀思,云何虞宾客。
听曲各称好,竟令沈怀郁。
繁响赴流光,悠悠逝仓卒。
末坐而楚衣,一听三叹息。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置酒行》描绘了在高堂之上设宴的场景,音乐悲凉却不尽释放。诗人手持三弦琴,檀木琴槽如秋月般明亮,暗示着音乐的质感和氛围。然而,这本是用来寄托哀思的乐曲,却被误认为是胡地风格,不适合在欢乐的宴会上演奏。听者虽然各自称赞,但曲中的悲伤情绪却让人心情沉重,仿佛繁响的音符迅速流逝,让人感叹时光匆匆。最后,诗人坐在一旁,听着这曲子,禁不住连连叹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情感复杂的深深感慨。整首诗通过音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苦涩与美好的交织感受。